染色体
DNA结构: 沃森、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着遗传信息的一些片段,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特征 蛋白质
遗传病是由于人体内DNA、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先天愚型、白化病、先天性聋哑都是常见的遗传病。近亲结婚夫妇所生的孩子就可能从父母那里继承相同的致病基因,这使后代患病机会大大增加。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基因工程可以生产人类需要的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等。我们吃的某些食品如番茄、大豆等也可以是基因工程产品。农业生产中的抗虫棉、抗病毒烟草、抗除草剂大豆等都已进入商品化生产,上述产品有些是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或者生产成本过高。
第六册第二章
1.生物的结构层次 个体 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 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植被: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起主导作用 概念: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 生态 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自然选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警戒色 拟 态 3.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起来,成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9
生态系统的成分 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
有机物进行生活,草食动物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次级消费者。 生态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系物。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成较统的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结流动中有重要的意义。 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平衡 自动调节能力
(有一定的限度)
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①光合作用
②、③呼吸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碳循环
第六册第三章
1.健康的含义
生理健康
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健康
2.传染病
细菌: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用抗生素治疗
病原体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传染性 传
特 点 流行性 染 免疫性
病
(控制)传染源 三个环节及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30
3.人体免疫功能
(保护)易感人群
皮肤屏障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体液的杀菌作用
免 疫 防御感染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
自我稳定:消除衰老、死亡细胞
免疫监视:识别突变细胞
自然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4.非传染性疾病
特点:细胞不间断分裂
非 肿瘤 良性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
传分类
染恶性肿瘤: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又称为癌
性
疾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
病 糖尿病:胰岛素缺乏→血糖浓度升高→肾脏不完全重吸收→糖尿
5.照顾好你的身体
中毒:由环境毒物引起 特点:成瘾性
吸毒 危害: 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损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
有害成分:烟碱、焦油和尼古丁 吸烟
危害:诱发癌症、冠心病等
8.血型和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A型 B型 AB型 O型
第四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
31
血清中的凝集素 抗B 抗A 无 抗A和 抗B A B A和B 无
1.植物与土壤②说出植物缺失铁等矿物质元素对生长的影响
光
水+二氧化碳 有机物(淀粉)+氧气
叶绿体
酶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矿物质元素 氮 磷 钾 缺失矿物质元素对生长的影响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植株暗绿带红 植株矮小、叶片带褐斑
作为植物,水分对于任何植物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应,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灌溉。另一方面,。
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水分,还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在施肥过程中,由于无机盐的含量会影响土壤溶液浓度,因此过多施肥反而会使作物出现萎蔫现象。
人体每天需要摄取一定量的食物,食物能向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原料。膳食中要求食物种类齐全、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
⑤说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并确定各种基因的功能等,从而获得人类全面认识自我的生物学信息,为科学地了解人类自身及遗传变异的本质,为人类进化、民族起源、疑难病的防治提供生物化学依据。
地理部分
知识疏理
第一册第三章
1.地球形状和大小
①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不同的观点。
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说明海面是曲面;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相比,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地球看起来很圆。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①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②运用经纬网的定位方法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3.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
①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②方向: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太阳和月球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