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举行余杭区中小学教师师能建设“五个一”工程--小学数学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选的通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9:58: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关于举行余杭区中小学教师师能建设“五个一”工程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选的通知

各小学、辅导站: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决定举行小学数学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区内小学数学任课教师均可参加。 二、设计内容

限人教版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12册教学内容。 三、程序要求

1.评选时间:2014年10~12月学校选评;12月31日前送区评选。 2.送报数量:以中心小学为单位,教职工100人及以下限送报2份,100人以上限送报3份。

3.基本格式:教材呈现、内容解读、教学实录与意图、教学反思等四部分(具体样式见附件1)。

4.送报材料:

(1)上交纸质稿一式三份(黑白打印即可,并请隐去学校和作者姓名)和电子稿(文件名为:《XX小学数学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选》,多人参加需要将电子稿打包)。纸质稿请交于区教研室407室李玉华处;电子稿请经“城域网---日常事务-----内部交流”发至李玉华邮箱。

(2)每一位参评教师在上交课堂教学案例的同时需交一份《余杭区小学数学学科“五个一”工程评比承诺书》纸质稿(见附件2)。

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2014年10月9日

附件1:案例格式样式《“三角形认识”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附件2:《余杭区小学数学学科“五个一”工程评比承诺书》

附件1:案例格式样式

“三角形认识”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教育科学院附属小学 张翼文

[教材呈现]——三角形的认识(人教版义务教材四年级下册P80—81)。

[内容解读]——课堂精彩源于独到的解读!

●教材的地位

1.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这节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图形(一)”、第四册“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在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垂线、角度、点到直线距离及平行线间距离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因此,本单元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

2.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是以后学习多边形及立体图形的重要基础。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及后面立体图形学习打下基础。

3.在三角形认识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几何图形的一个核心要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小学几何教学的核心问题,同时空间观念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对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在三角形的认识中有必要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实践探索与归纳,使学生通过概念形成的内化与外显过程,逐步抽象出三角形的模型与高的本质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编写意图

(1)三角形概念的形成。例1是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教材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让学生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 (2)三角形高的认识。出示三角形的定义后,教材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实际上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个概念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要用到。最后,为了便于表述,教材说明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三角形的特性。例2是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教材中出现生活中利用三角形框架结构的物体或物品,以帮助链接学习经验,然后通过动手实践丰富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总后总结概括出稳定性的特点。 ●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难点:不同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教学设想

(1)关注数学经验的价值。张奠宙教授认为,所谓基本数学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也就是说学生已有的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其实就是指数学经验。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直接数学活动经验、间接活动经验、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意境联结性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这里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2)关注概念建构中的变式练习。郑毓信教授曾指出:如果说数学基本技能教学所应遵循的一条原则:“不应求全,而应求变”,那么,“不应求全,而应求联”则就可以被看成数学基础教学的相应原则;就概念的学习而言,这就是指,同一概念我们应当力求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辨析与理解。也就是教学三角形的定义时,可让学生通过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操作与观察找出三角形的共同点,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特征。接着让学生尝试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再与课本上的定义比较,着重理解“围成”。之后可出示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

(3)关注学法的延伸。著名物理学家开普列有一段名言:“我珍惜类比胜于一切,它是我可信赖的主人,它了解自然的所有秘密,它可能在几何中被忽视了。”利用类比推理的方

关于举行余杭区中小学教师师能建设“五个一”工程--小学数学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选的通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1enm509i00ne2d1fb1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