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系统完全可以去适应个人,只是创造者需要一颗细腻柔软的心。
世界正呼唤我们解开束缚的镣铐,让个性自由生长,让每一个灵魂绽放自己的色彩。
四、下水文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出不了杰出的人才? 刚读了《耶鲁公开课的开场白》一文,讲的是耶鲁大学教授上课了,抛出一粒糖,一个学生接住了,这位教授夸赞道:“这个同学对糖的落点判断得很好,我们马上要学的牛顿力学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判断落点的问题,就是‘基于现在预测未来’。”
其实不一定需要现代化的多媒体复杂的音画设计,只要一块糖,一抬手和一句简单的旁白,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这边来,这样的导入课堂别出心裁,却能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而且学科的知识如此化深奥为平易,可谓举重若轻,这么轻描淡写却把学生的抓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设计真的需要个性化的才艺!
那位教授又说:“在座的有各种专业的学生,比如学医的学生不知道相对论、量子力学有什么用,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的病人以光速逃跑了,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你发现小孩子老是坐不住,你就明白那是因为量子力学不允许一个物体同时拥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
原来严谨的科学也可以这么“忽悠”,可以用文学语言,可以用夸张手法来表达,让学生在轻松幽默之后放声大笑,然后诱发对相关知识的兴趣与好奇。联想我们国内的好多的专家教授一板一腔,神情呆滞,高深的学术让学生如坠云雾,莫测其渊,望而生畏,避之唯恐不及。原来科学也可以这么富有情趣!
教授继续忽悠:“我读书的时候,教材只有300页,现在的教材有1100页,我看你们谁的头也没有比我大三倍,所以我断定你们谁也读不完这本书,我将选择重要的来讲,因此你只有来上课,才能知道我们要学什么。你如果确实有事,比如父母或外祖母去世了,或者要移植什么的,不来也是可以的。但是器官移植,你要给我出示
换下来的器官和组织;如果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去世了,四次以下我会相信,但五次以上,我就要查你的家谱。”
学生怎能不狂笑!我们的老师喜欢说教,像马克思主义老太太一本正经;人家教授也提要求,但多么人性化、情趣化,尊重学生,彼此平等,商量着办事,全无居高临下的优势感和威逼感。化严肃为轻松,化要求为谈笑,心怀善意,寓庄于谐,歪打正着,妙趣横生,这样的课真让学生欲罢不能,真让人欲说还休,一切尽在话外音!
开场白的最后,这位教授说:“如果是有关课程的问题,你们可以随时打断我。我教这个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