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职业资
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工厂连续性生产,为检验产品质量,按每隔1小时取下一个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5章>第2节>系统抽样 【答案】:B 【解析】:
系统抽样指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初始单元,然后按事先规定的规则抽取其他样本单元。最简单的系统抽样是等距抽样。题目描述的情况为等距抽样。
2.以下对于国际储备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融通国际收支逆差 B、可以调节长期性国际收支赤字 C、可以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D、是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2章>第2节>国际储备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国际储备的作用。由于国际储备的有限性,它对付国际收支困难的能力有限,尤其是长期性国际收支赤字。所以选项B错误。 3.下列所有权取得方式中,属于继受取得的是( )。
A、添附 B、国有化 C、互易 D、没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4章>第2节>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所有权的取得。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法律行为包括:买卖合同、赠与和互易。 4.某城市为调查居民对市政建设的满意度,先从该市所有居委会来随机抽取20个居委会,再从每个被抽中的居委会中随机抽取30个居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该项调查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
A、分层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多阶段抽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5章>第2节>多阶段抽样 【答案】:D 【解析】:
1、本题考查多阶段抽样。
2、在大规模抽样调查中,一次抽取到最终样本单位是很难实现的,往往需要经过二个或二个以上阶段才能抽到最终样本单位,这就是多阶段抽样方法。首先从总体中采用随机方法抽取若干个小总体,称为初级单元;再在这些中选的初级单元中随机抽取若干个单位。如果经过二个阶段抽样,抽取到接受调查的最终单位,称为二阶段抽样;如果经过三个阶段才抽取到接受调查的最终单位,称为三阶段抽样,以此类推。所以多阶段抽样是对经过二个及二个以上抽样阶段抽样方法的统称。
3、先抽取20个居委会,这20个居委会是初级单元,再从
5.对低档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是( )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是( )变动。
A、反方向,同方向 B、同方向,反方向 C、反方向,反方向 D、同方向,同方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3节>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对于低档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6.根据物权法规定,下列情形中,属于附合行为的是( )。
A、小张用一块儿木头进行雕刻 B、小王所进行的绘画行为
C、小刘将自己的钢筋用于别人的房屋上 D、小谢将他人的木板做成板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4章>第2节>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所有权的取得。添附包括混合、附合和加工三种情形。附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财产互相结合而形成新的财产,虽然该新财产未到达混合的程度,但非经撤毁不能回复到原来的状态。选项ABD属于加工行为。 7.以庇古为代表的现金余额数量说认为( )。
A、假定其他因素不变,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B、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取决于他们的流动性偏好 C、恒久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 D、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8章>第1节>传统货币数量说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货币需求的相关理论。本题比较综合,选项A是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选项B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选项C是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选项D是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
8.关于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无任职资格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B、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C、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三年 D、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6章>第3节>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选项C错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
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9.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增强,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逐步从直接和微观管理向间接和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我国财政支出重点应逐步从经济建设向( )转变。
A、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B、支持国有经济发展 C、支持私营经济发展 D、城市建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2章>第3节>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我国财政支出重点应逐步从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变。
10.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是( )
A、支付能力 B、偿债能力 C、营运能力 D、盈利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1章>第1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财务报表分析内容。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营运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
11.选择一种不导致夸大资产、不虚增账面利润、不扩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对某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体现了会计核算信息质量的( )要求。
A、重要性 B、可靠性 C、谨慎性 D、实质重于形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8章>第6节>谨慎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谨慎性要求企业在对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一种不导致夸大资产、不虚增账面利润、不扩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 12.在抽样估计中,随着样本量的增大,如果估计量的值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则这个估计量具有的性质是( )。
A、一致性 B、无偏性 C、有效性 D、确定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5章>第3节>估计量的性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估计量的性质。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如果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则这个估计量就有一致性。
13.某企业一年前购买了一批材料,当时花费10000元,如果现在打算用材料清偿债务,双方协商后按8500元计价,则如果以8500元计量,称为( )
A、重置成本 B、现值 C、可变现净值 D、公允价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9章>第2节>会计计量的属性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会计计量的属性。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14.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被称为( )。
A、货币供给量 B、价格总水平 C、价格变动率 D、价格平均水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9章>第1节>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和度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