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3.读字词,看图,说说一下食材都可以用到我们学到的那些烹饪方法,鼓励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美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三)指导书写
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重点指导“烧、烤、炒”的书写。 (四)布置作业
1.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吗? 2.学做简单的美食。 六、说教学评价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有效创新的评价方式,适时恰当地改变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可以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愉悦,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励他们语文学习热情。
我本节课主要用了以下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1)幽默式:”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无意注意相当成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鼓励式: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 (3)夸奖式: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安慰式: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 2、生生互评:
例如在其他同学朗读课文的时候,鼓励学生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当好小老师,对前面同学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等。
以上是我对《中国美食》第一课时的一些教学设想,有不妥之处,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8 彩色的梦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本课的学习活动要求:说说自己梦境中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我将本课预设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欣赏、体验,运用组拼的方法画出奇异的梦境,第二课时展示、提高,运用丰富的情感色彩描绘梦境,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课时。
在教材的文字内容中,重点强调了我们在梦境中常常将熟悉的人、事、场景夸张地拼组在一起。教材以几米的漫画作为主题图,将我们带入一个离奇有趣、色彩梦幻的梦境,以达利的《奇异的梦》,引导学生体验梦的夸张,选用夏加尔的《我与我的村庄》,引导学生在欣赏与解读名作中体会与感受梦境的空间重组,选用曹力的《幸福与期待》,引导学生了解梦境中的局部重组。教材中选用的学生作品色彩梦幻,对于引导学生表现梦境的色彩梦幻美有一定示范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还会将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在本课中我将为学生创编具有地方特色和与教师本人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挂图和媒体图片,抓住本课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体验和探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而《美术课程标
准》中对三年级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相关要求是: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结合我们的学生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 2.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梦境。 3.过程与方法:能参与互动,大胆创新和想象。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了解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 难点:大胆运用拼组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进入到小学美术学习的中级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初步的造型表现能力,并且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不受时空约束的梦境,在他们心中像欢快的小溪不停地流淌。但教学中可能会遇到有的学生对噩梦产生
兴趣的情形,教师应巧妙引导,让孩子们回忆起最梦幻、美丽的梦境。三年级的学生还可能对画面重组这个抽象的美术概念难以领悟,教师可通过语言、画面、或实物进行示范引导,加深学生的体验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学生绘画创作时可能会出现有的孩子将梦境描绘地零散、琐碎,教师可强调只需抓住梦境中的某一个最精彩最
离奇的片断描绘下来,并适当强调画面的构图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国家课程纲要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国家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所以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还将选择以及结合体验式教学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等教法,以及感知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互动演示法、比较分析法等学法,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因为只有多样才能做到有效。四、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六大步骤:
情景体验 ,展示梦境→交流探究,突出重点→作品欣赏,学以致用→创作表现,自由发挥→评价展示,取长补短→小结拓展,提出希望
在这六大步骤中,第1个步骤是导入,第6个步骤小结,中间的各环节即探究与表现和交流评价。 (一)情景体验 ,展示梦境
好的导入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开场白,我将从教师本人原生态生活出发,以我的现实生活情景到梦境的转换过程为演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梦的形成过程和表现方法。并当场演示画我的梦境,
这样使美术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并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梦有了初步体验,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和消除学生在之后创作中的畏难情绪做铺垫。 (二)交流探究,突出重点
只有对梦的形象理解了之后才能更好地去表现。因此,分析与体验梦境的奇异组合是解决本课的重点。本环节将以教师的梦为范例,让学生上台与老师互动探究
并演示,运用将现实生活情境中局部选取对象再组拼而形成梦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梦的奇异组合方法,发现梦的特点。这种直观演示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较为抽象概念化的学习重点变得形象直观而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容易理解并兴趣浓厚。再以小组交流和师生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美梦,让学生的梦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互动中得以完整表述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然后以小练习尝试的方式让学生先将梦中的主要内容勾画出来,引导学生把握创作构图的方法步骤,分清主次。再以让一名学生上台尝试示范涂色的方式,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根据自己对色彩的感觉和喜好来给画面涂色。以期达成教学目标1和3,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作品欣赏,学以致用
教材所呈示的每一幅作品都对学生有其典型的启发意义,但学生不可能对每一幅都去面面俱到地欣赏,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尊重学生个人意
愿和喜好的方式先引导学生自由地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启发学生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再教师引导欣赏典型作品,与学生互动交流,分析、理解、阐述画家作品中的空间重新组合、局部重新组合、夸张等表现方式,希望孩子们在自己创作时能够学以致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完成教学目标1。
(四)创作表现,自由发挥
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在前面的欣赏体验基础上自己归纳梦的表现方法。并在课中的闭上双眼听音乐环节中丰富学生的回忆和联想,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创作。再出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巡回个别辅导,有利于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以期全面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 (五)评价展示,取长补短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组织全体学生参与作业评价中。首先出示评价方法,然后以小组互评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相互取长补短,并分享学习的快乐。再小组推优展评作业,让较优秀的作业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教师适时从学生作业的造型、涂色、组合与夸张等方面进行总结性点评。最后个
人自评的方式让学生公正地评价自己的作业,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自己的学习想法。再次达成教学目标(2)和目标3,突破教学难点。 9 枫树上的喜鹊 一、说教材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散文,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想象丰富,课文图文结合,富有童真和童趣,是一篇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展开想象,写句子的典型范本。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喜欢想象,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第二课时的三个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根据情境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2.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的书写“伞”、母”2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感受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二年级以来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已经出现了两次,分别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读句子想象画面”,本文是第一次提出了“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是对学生提出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能力要求。这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本篇课文教学,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创设情境法,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学生进行想象找到共鸣点和切入点。
2.阅读法,我采用朗读、默读。教师范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3.练习设计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充分说明了语文练习的重要性。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