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3:53: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

(1)乃率众钱 .

A.率领 B.聚集 C.募捐 D.沿着

(2)进尚书工部侍郎致仕 .A.发展 B.导致 C.归还 D.产生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B.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C.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D.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18.把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立计其用有余,而下户未输者尚二百万,悉奏弛之。

19.文章结尾有“人尝服其鉴云”的说法,你是否同意世人对崔立的这一评判?请结合第③段的内容分析理由。(3分)

20.对第⑤段划画线句反映出来的思想进行评价。(4分)

15.(2分)答案示例:(1) 按照 (2)赈济 16.(2分)(1)B (2)C 17.(3分)A

18.(4分)答案示例:崔立计算这些用度有剩余,然而还有二百万户贫苦之家没有交纳,(崔立)全部奏请暂缓交纳。

19.(3分)答案示例:不同意。鉴者识人也;崔立认为杨世质等文章差强人意,应予以选送,后经礼部复查为不合格,崔立也被追咎;古人因文而鉴人,崔立未有识文之明,自然无识人之明。

同意:鉴者识人也;崔立认为杨世质等文章差强人意,应予以选送,后经礼部复查为不合格,崔立也被追咎;但因文而识人有未必然,并且对文章之好坏的评判因人而异,仅从贡院结论而认定崔立无鉴识能力,失之武断,所以崔立有识人之明。

20.(4分)答案示例:画线句反映崔立关注民生疾苦、反对祥瑞阿谀之说的思想,在当时值得称赞,有进步性;但是将四方灾害归咎于上天惩罚,具有局限性;当然由灾害警醒统治者的骄惰淫逸生活的看法,对当下生活中违反自然规律,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们,具有警戒意义。 解答:

(1)如,按照;译文:朝廷下诏令按照崔立的意见; “振”通“振”,赈济;译文:赈济灾民;

(2)①率:率领;译文:率领众人拿到官府的钱;故选:A; ②致:交还,归还;译文:交还官职,即退休,故选:C;

(3)如本题中,从语境看,“乃言”与“词理低次”是动宾关系,可以排除BD; “不合充荐”是由此产生的结果,可以排除C;

整句译为:就说他们文章词理低等,不符合推荐的标准,朝廷下诏要求黜落世质等人的名词,而弹劾转运使和崔立的罪过 故选:A;

(4)其用:这些用度;下户:贫苦人家;奏弛:快速禀报;下户未输者:定语后置,未缴纳的贫苦人家;

整句译为:崔立计算这些用度有剩余,而未缴纳用具的贫苦之家还欠官府二百万个(草把),都快速禀奏上去;

(5)本题要求是“文章结尾有“人尝服其鉴云”的说法,你是否同意世人对崔立的这一评判?请结合第③段的内容分析理由”,首先要分析第③段的内容,被崔立认为文章差强人意的杨世质等经礼部复查为不合格,崔立也被追咎。根据这段话,可以推断“人尝服其鉴云”的说法并不准确。古人因文而鉴人,崔立未有识文之明,自然无识人之明;

9

(6)本题要求“对第⑤段划画线句反映出来的思想进行评价”,要明确在“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献赞颂”的时候,崔立能够关注民生疾苦、反对祥瑞阿谀之说(“区区符瑞,尚何足为治道言哉?”)的思想,在当时值得称赞,有进步性;但他认为“水发徐州,旱连江、淮,无为烈风,金陵火,天所以警骄惰、戒淫逸也”,将四方灾害归咎于上天惩罚,具有局限性;当然由灾害警醒统治者的骄惰淫逸生活的看法,对当下生活中违反自然规律,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们,具有警戒意义;

答案:

(1)①按照 ②赈济 (2)①A ②C (3)A;

(4)崔立计算这些用度有剩余,而未缴纳用具的贫苦之家还欠官府二百万个(草把),都快速禀奏上去。

(5)不同意。鉴者识人也;崔立认为杨世质等文章差强人意,应予以选送,后经礼部复查为不合格,崔立也被追咎;古人因文而鉴人,崔立未有识文之明,自然无识人之明。 (6)画线句反映崔立关注民生疾苦、反对祥瑞阿谀之说的思想,在当时值得称赞,有进步性;但是将四方灾害归咎于上天惩罚,具有局限性;当然由灾害警醒统治者的骄惰淫逸生活的看法,对当下生活中违反自然规律,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们,具有警戒意义。

译文:

崔立,字本之,是开封鄢陵人。他的祖父周度,在后周做官,担任泰宁军节度判官。慕容彦超反叛,周度用君臣大义斥责他,于是被杀了。

崔立考中进士。任果州团练推官,率领士兵运送官府物资,道路艰险,崔立于是带领士兵拿官府的钱,雇船载货回来。知州姜从革完全按照税法论处,要斩三人,崔立说:“这不是为了给自己谋私利,只是杖责的罪罢了。”姜从革开始不听从他的建议,最终把案件上奏给朝廷,皇上下诏按照崔立的建议论罪。宋真宗记住了他,特地把他调任大理寺丞,安丰知县。洪水冲坏了期斯塘,崔立亲自监督整治,一个月后才完工。进朝作殿中丞,历任广州、许州通判。

京西转运使胡则说:“滑州进士杨世质等诉讼本州让他们落榜,立即取出他们原本的试卷拿给许州通判崔立详细观看,崔立认为世质等人所写的卷子不至于出现纰漏谬误,已经向滑州发放公文依照旧例发解。”朝廷下诏说转运司详细分析不必先向朝廷奏请裁定,直接让他们发解后,把原因上报皇帝即可。他们的试卷依靠本州缴上。世质等仍就没能得到发解。等拿到试卷,朝廷下诏由贡院裁决。就说他们文章词理低等,不符合推荐的标准,朝廷下诏要求黜落世质等人的名词,而弹劾转运使和崔立的罪过。

刚好碰上滑州河流决堤,征调百姓缴纳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草把等材料,命令崔立作提举接受缴纳的事物。崔立认为用量绰绰有余,而下面百姓还未缴纳的还有两百万,于是把全部情况飞驰上报。掌管江阴郡,下属县城有港口长久飞驰,崔立教导。多次升迁后任太常少卿,历任棣、汉、相、潞、兖、郓、泾七州知府。兖州遇到饥荒年,募集富人拿出十多万石谷物赈济饥饿的人,靠他救活的人很多。

崔立性情淳厚恭谨,很喜欢谈论政事。大中祥符年间,皇帝封禅后,士大夫们争着呈上表示吉祥征兆的奏章,敬献赞扬美德的颂词,唯独崔立说:“徐州发生水灾,江、淮一带发生大旱,无为刮起了狂风,金陵发生了火灾,这是上天用来警示骄傲懒惰、告戒放纵浪费的,小小的吉祥征兆,还说什么能足以作为治国的方法呢?”前后上奏四十多件事。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任耀州知府,改任濠州知府,升任给事中。以年老要求辞官,被晋升为尚书工部侍郎后退休,去世。崔立在普通人中相中了韩琦,把女儿嫁给他,人们曾敬服他善于识人。

嘉定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8分)

(1)

①图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端士鄙之。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

10

极林泉之美。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

②臣谨按:图,河中虞乡人。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此岂躁于进取者耶?旧史不详,一至于是。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河?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③臣又按: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宋·王禹偁《五代史阙文》)

[注] (1)图,即司空图,晚唐诗人、诗论家。 12.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颇自矜伐( ) (2)图以文谒之( ) ..13.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图愤愤谢病( ) .A认错 B告诉 C辞官 D衰败 (2)中官用事( ) ..

A办事 B有事 C起兵 D 执政

14. 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 )(2分)

A 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B 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C 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D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15. 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

16. 下列所述司空图的特点与第①段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志大才疏,自命不凡 B特才傲物,心性不佳 C趋利避害,声名狼藉 D冷漠自私,薄情寡恩

17. 王士祯首赞《五代史阙文》“辨正精严,足正史官之谬”, 请以本文为例加以分析。(4分)

(四)

7. (2分)自夸 ; 拜见、进见 8. (2分)(1)C (2)D 9. (2分)C

10. (6分)答案示例:河中读书人依附司空图躲避祸乱,得以保全性命的有很多,梁太祖称帝后,征召他任礼部尚书,司空图以年老多病为由推辞了。(1句1分,省略补足1分)

11

11. (2分)B

12. (4分)答案示例:(1)史书称司空图“躁于进取”,王禹偁则列举司空图为报王凝知遇之恩而未应朝廷征召的事实,有力证明了司空图不是“躁于进取者”;(2)史书认为司空图“负才慢世”、觊觎高位,王禹偁则举司空图多次辞官的事实和司空图本人的诗文,从所思所言所行等多方面推论出司空图没有觊觎高位的野心;(3)史书对司空图品行多有诋毁,王禹偁则据司空图一直不应梁太祖征召出来做官的事实,指出梁朝史官是因此而通过指责他的缺点来泯除他的大节。本文辩正精严,确实“足正史官之谬”。 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从其他角度答也可酌情给分。 解答:

(1)D.良,不应译作“认为……好”,而应译作“的确”;确实如此;

(2)B.“在乡里备受推崇”,不符合原文;原文说“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可见并未被乡里推崇;

(3)①属:正逢;版荡:动荡;推奖:推许奖誉;藉:更加; 整句译为:恰巧天下动荡不安,读书人大多前往依附他,他们互相推许奖誉,因此(司空图)名声更盛;

②撰碑:撰写碑文;得绢数千匹:得数千匹绢;致:送到;恣:任由;

整句译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司空图撰写碑文,(司空图)得到数千匹绢,司空图将绢送到虞乡的闹市中,任凭乡人获取,(数千匹绢)一日之内就被拿完。

(4)注意本文是考证纠正史书错误的文章,第一段是作者考证认为有误的记录,第二段开始才是作者考证的真实内容;第二段“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为了感念王凝的知遇之恩,不肯赴任,可见他知恩图报;

第三段“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即时奔问,复辞还山”可见他不求功名;“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将财物任由他人拿去,可见他不贪财物;“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可见他坚守气节(坚守忠义);

答案: (1)D; (2)B;

(3)①恰巧天下动荡不安,读书人大多前往依附他,他们互相推许奖誉,因此(司空图)名声更盛;

②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司空图撰写碑文,(司空图)得到数千匹绢,司空图将绢送到虞乡的闹市中,任凭乡人获取,(数千匹绢)一日之内就被拿完;

(4)知恩图报,不求功名,不贪财物,坚守气节(坚守忠义)。

译文:

司空图字表圣,自称是泗州人,从小就有才能。咸通年间,一举考中进士,平素很喜欢写文章,又很喜欢自夸,正直之士都鄙视他。起初,去使府工作,从登朝起,先后担任要职。黄巢贼兵作乱,皇上离京,图有祖先的产业位于中条山,极尽林泉之美。图从担任礼部员外郎开始就躲在那里,每天用诗酒自娱自乐。当时天下动乱不安,士人经常依靠他,互相吹捧,因此声名很盛。昭宗回京后,图以户部侍郎的身份被征召至京师。图恃才傲世,认为自己应当任宰相,为掌权者所厌恶,慢慢压制其锐气,图愤愤不满,请病假,又回到中条山,与人书信往来,不在意官位。只自称“知非子”,又自称“不辱居士”。他所居住的地方叫做“祯贻溪”,在溪上修建茅草屋,命名叫“休休亭”,曾经自己写了一片《亭

12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1miw3u3oi6o2vt5lzj67d82u9zjet00iix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