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研究报告-最新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2 1:33: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l、实验课题的数据收集、比较分析。 2、撰写研究课题的中期实验报告。

3、根据实验过程具体情况进行方案修正及进度调控。 (三)第三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6月)

l、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汇总研究成果、经验及相关资料。 2、实验课题的专家鉴定。

3、课题实验的成果或失败原因分析。 七、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结论与分析

1、探索主题学习教学模式,实现知识间、学科间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它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它信息量大,每一次学习过程中都要收集整理大量的信息,任务完成后会形成丰富多样的成果。其目的是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学会解决问题。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安排三到四篇文章,这种编排形式为探索主题学习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教学中,教师围绕单元主题,将几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提炼出单元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然后层层深入落实训练点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掌握一个知识,以便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减少了教师课课进

行繁琐分析的环节,更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他们科学学习的能力。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以主题小报的形式将学习成果呈现出来,可以是单人创作,也可以是两人合作。小报的创作过程,既是对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又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加工、再创新,真正实现从以教师的“讲”为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程新理念;同时将教材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反思能力等高级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有意义的链接。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两年时间里,实验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围绕单元主题内容,每周办一期图文并茂,内容充实的网络小报或手抄报,实现了课内外资源、各学科资源的共享。在教学资源开发的探索中,课题研究小组的实验教师也收获了累累硕果,逐渐形成了“确定单元主题―提炼知识点―层层落实训练点―小报成果展示”这一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

2、学科教研组加强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研实现共享途径。

(1)创新备课形式,提高备课实效性,实现学科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写教案上,繁重的

教案抄写既影响了教师对教材,学生的研究,又形成了单打独斗的备课形式,不利于教师间的交流,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此问题,实验组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备课形式---改革备课方式,以“3+2备课”为基点,确保每节课质量。

“3”是教师在备课时着重做好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对于教材资源,在备课中,老师们注重分三类进行深入理解:哪些课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哪些课可以改进调整教材资源;哪些课可以创造性使用教材资源;

“2”是指两种备课方式,即教研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大家群策群力,在交流讨论中弥补个人的不足,在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协作和分享,才能够在互动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含金量”。 (2)开展青蓝工程,实现经验教师与青年教师间的资源共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近几年,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这使得学校在同一科目的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差距。这不仅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不利,而且对于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发展更为不利。如何将老教师的优质资源传授给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对此,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具

体做法是:由一名经验型、研究型教师带一名年轻教师,通过共同备课、听课、磨课、说课、说反思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年轻教师领悟新课程理念,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完成从教学新秀到教学能手再到特色教师的跨越。通过师傅的传帮带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水平、三笔字、课件制作、说课、普通话朗诵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学校共有结对子师徒11对,参与教师23人。

(3)以课例为载体,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化校本教研内涵,实现教师间小型研究成果的共享。

所谓小课题,是指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它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围绕大课题,实验教师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小课题研究。

3、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名师课题―高级教师示范课课例;优质课件园地―教师自制课件专辑;优质教案汇编;案例研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集等。

4、实验教师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新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研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钻研应用,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不但促进了青年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广大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科研水平,使老师们逐步向“科研型、智慧型、创新型”

教师转变,学校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很强的教师队伍。

目前,所有实验教师都已是学校教研工作中的骨干分子,学校已在语文、数学、音乐、英语等各学科培养出了了张力、刘涤非、王晓友、辛淑娟、时煜、胡森、刘婉娟、王莹、陈娟、刘莎等多名优秀教师,他们已成为学校、区乃至我市教育教学,教科研的排头兵。全校共有50多篇(件)论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在全国、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时煜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能性》《辨认方向》获省教科所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她也连续3年参加了咸阳市举办的“阳光师训”送课活动,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辛淑娟老师执教的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我叫神舟号》一课获全区录像评比课一等奖;她的录像课《咏华山》在陕西省“商山之春”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课堂教学大赛暨观摩研讨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张力老师执教的《花瓣飘香》一课获咸阳市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这些试验老师犹如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沐阳光雨露,采大地精华,不断走向成熟。正是因为他们及所有教师的付出,使我校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校园科研气氛浓厚,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八、 课题研究当中存在的问题

1、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需要不断提高和更新。我们将持续不断地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提高,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不断开

发教育软件,形成科学的资源管理体系,使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

2、由于地域及客观条件的限制,课题研究过程中,专家的引领作用体现的不够,所以理论的支持显得异常突出,这使得课题研究层次和程度的提高受到很大制约。

3、将研究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和普及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其中存在不少阻力,包括老教师的观念一时难以转变过来,部分教师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少数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还有欠缺。不过,我们会克服这些困难,把教研成果及早推广。

4、随着学校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生源越来越多,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致使班额越来越大,给课题研究带来不少压力。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暂时告一段落,尽管还有许多问题和压力,我们课题组都会一如既往坚定地走下去。相信在专家组的帮助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这一课题取得丰硕成果定会为学校的发展、渭城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帮助。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研究报告-最新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1n260xk563fmdy9ul8q7b8vd5385a00y1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