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2 1:35: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

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 (3)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4)《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仕途艰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早晚变化多端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B. 为了杜绝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D.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青年人最好看的,就是那股子狂妄气,因为无所有,所以无所畏,在灰扑扑的青春里【甲】(A.肆意 B.随意)撒野。你瞧,一个行业真正尖端的人物,也不全是衣着华贵生活精致之人。袁隆平捋起袖子站在稻田边的模样被印在了教科书上;马云密布着皱纹的脸上,有孩子般清澈和天真的神情;①声名显hè( )的作家,稿纸堆旁就是外卖盒。他们好像也奔赴在更好的道路上,没有太在意身姿是否足够优美,②步履( )是否太过匆匆。所以,青.年人,真的不必急着精致,其他人告诉你的什么妆容精致衣饰得体,什么善待自己岁月静好,都只是表象,想象五六年后,你走向这个复杂的社会的时候,哪种能力能让你不跌倒?哪种能力能让你【乙】(A.势如破竹 B.所向披靡)? ?哪种能力能让你不用仰人鼻息靠脸吃饭?这些,才是你需要积累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 ) ②( )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再仿写一句话。(3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 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点明了诗人长期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感慨万千。 C.尾联点明酬赠之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D.全诗感情真挚,始终充满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说说颈联蕴含的哲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①【乙】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②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③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 ) (2)吾谁与归( ) .. (3)置酒共观之( ) (4)王惊问其故( )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B.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C.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D.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8.翻译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9.回答下面问题。(5分) (1)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请简要分析。(3分) (2)乙文姚坦的言行是甲文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一掌清凉 陈绍龙 ①一地骄阳聚焦在地面上烧烤着。 ②男孩六七岁的样子。他尽可能地站在我所工作的银行的檐底,把身子靠向门玻璃。起先是把手贴在玻璃上,他在做“贴手”这一组动作的时候挺生动。 ③他把指头靠上玻璃。也许是觉着空间不够,他的食指和中指还会在玻璃上向前“走”两步,也就是向上移动一点,把膀子伸直,然后将后掌靠上去。他伸直每一根手指并密实地....将整个手都贴在门玻璃上。两只黑红的手贴在玻璃上且五指拃开,手上的每一条指纹都很清..晰。小手由黑红渐次变白,再变黑红。这样颜色交替变化是男孩用手在门玻璃上做按下和松开的动作,只是他松开之后手依然贴在玻璃上没有离开,按的不紧。 ④男孩在“贴手”的同时也不时地动脚,将脚向后缩,踩着极细小的步子,像是放学站队时要把身子调整到位。他这样做是因为檐下有一缕阴凉,他要竭力地躲开外面的阳光,好像脚前的地上不是阳光,而是灼人的火。 ⑤阳光真的如火。 ⑥知道男孩在按玻璃玩不是淘气是后来的事。我问过男孩。我常逗他。 ⑦“为什么按我们的玻璃?” ⑧那天下班,我在封死不动的那半扇玻璃门前蹲下,拉着男孩的手。 ⑨男孩不说话。 ⑩有人在叫他,这像是为他解了围。就在他挣脱我手的当儿男孩向我吼一声:“凉!” ?我们银行大厅里有冷气。这凉气打在玻璃上外面也发凉。是这样呀。 ?我让他进屋,男孩没领我的情,他从不进大厅来。或许他站在檐下能看到外面车水马龙的街景,或许是他能看到不远处工地上自己的爸妈,或是他的爸妈能看见他。他依旧在门上玩“贴玻璃”。不只是手,还有脸。隔着玻璃看到他变形的脸,我会冲他笑。男孩也笑一下。男孩的牙很白。 ?男孩在贴脸的时候还会转。把左脸贴上去,以鼻子为支撑点,再将右脸贴上去。有时他会连续地用脸在门玻璃上连同身子在转,像是要全方位地把街景和我们银行大厅里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男孩不愿与我对视太久。男孩跟我笑过便将脸背过去了,又兀自做起了“贴脸”的游戏。 ?男孩上一年级,家人是安徽来的。男孩的家人就在银行外不远处的工地打工。他们一家就住在工地边上的工棚里。那天喊他的人是男孩的爸爸。男孩爸爸是瓦工。男孩的妈妈在工地上做饭。男孩天天跟他家人“上班”。工棚里太热男孩就在银行门口玩,“不乱跑”。暑假过了开学后男孩就要回家念书了。 ?所有这些都是我在“逗”过男孩几次之后从他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来的。 ?前天中午我下班迟,天热极了。街上也极少有行人。看见男孩,我心猛地一震。他近乎全身趴在门玻璃上。走近一看,双手下面还按有一个本子,右手上有支铅笔。天啊,孩子趴在玻璃上站着写字。 ?好些日,那个孩子趴在玻璃上做作业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知道,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建的“他们的城市”,他们不停地建的都是别人的房子,没有他们的家,甚至没有一隅来临时安置他们孩子的书桌。烈日炎炎,在闷热难耐的夏季,但愿那个趴在门玻璃上的孩子所体悟到的一掌清凉里,不会有对这个城市的冷漠和寒心。 (选文有删改)10. 阅读全文,概括内容,填写下表。(6分) 男孩的动作 贴手,手按下又松开 贴脸,脸左转又右转 贴住全身,(2) “我”的反应 经常逗他 (1) (3) 11. 选文第①段环境描写有哪些好处?(3分)

12. 有人认为第?段插叙的内容可以删去,你认为呢?为什么?(4分)

13. 写出文章标题“一掌清凉”的两层含义。(4分)

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加点词“伸直”“密实”“整个”准确凝练,形象表现出男孩对清凉的渴望。

B.“男孩跟我笑过便将脸背过去了”,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男孩有礼貌,但内向羞涩。 C.文章以阳光为线索,既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又含蓄地表现了民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D.第?段画线句将民工不停地建房和自己孩子书桌无处安置进行对比,读来令人心酸。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①《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谱》,从而掌握了一定的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

②《芥子园画谱》可以自学、速成,易入门。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也就是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

③在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何为“师承”?宾虹老人曾解释过,古人既然已经创立了法度,那后人就必须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化。而古人的法度,即“笔墨之法”,只有通过临摹这种“师承”途径,才能全面掌握。然而,诸如《芥子园画谱》之类的画传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的“师承”途径,就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那些能够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的“神品”“逸品”就无从谈起了。

④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因此所带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画谱》的庙,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摘编自陈都《正确看待〈芥子园画谱〉》)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篇肯定了《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的积极作用。 B.第②段的“但是”表转折,引出下文对《芥子园画谱》的思考。 C.第③段中黄宾虹指出使用《芥子园画谱》过程中存在严重弊端。 D.文章最后强调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

16.文章认为《芥子园画谱》的“原始定位”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分)

17.文章认为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 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20 题。 (10 分)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8.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3分)

19. 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4分)

20. 阅读【材料三】,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3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六)名著阅读。(6分) 21. 填空题。(3分)

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A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A赶到洞里,也搠死了,却钻入那大虫洞内。A却便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 ——《水浒传》

文段中A指代的人物是 ,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22.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3分)

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水浒传》)

这两个人让林冲带上刀到白虎节堂,两人借故离开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很多件事。其中,不乏失败的事。面对失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些人一听说做什么事失败了,马上就一蹶不振,整天自暴自弃;而另一些人则不同,面对失败,他们总会积极的寻找失败的原因,重头再来。

请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1sor61znb3z01x0bvw21wxgu8k84a00nc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