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滚动检测4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 1:52: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鸣禽B通过自然选择导致遗传物质发生相应的改变 B.进化过程中,鸣禽A和鸣禽B的种间关系未发生改变 C.21世纪两种鸣禽呈现垂直分布,有利于资源的利用 D.进化过程中控制喙的基因频率只在鸣禽B中发生改变

C [鸣禽B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与自然选择无关,A项错误;两种鸣禽竞争食物和空间,后来不发生竞争,B项错误;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有利于资源的利用,C项正确;进化过程中,两种鸣禽控制喙的基因频率都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

18.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的基因频率为80%,X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群体的男性中的X的基因频率高于20% 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 C.在这一人群中,XX、X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

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C [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的男性中的X的基因频率等于20%,A错误。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错误。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XX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但男女比例为1∶1,则XX的频率为4%×1/2=2%。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则X的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则XY的频率为20%×1/2=10%,C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D错误。]

19.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bb

bb

b

bb

bb

B

b

图1 图2

A.图1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2、3为性染色体,其他均为常染色体 B.图2中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①和②上同时出现A、a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1和图2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DNA数均等于1∶2 D.图1和图2中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

D [图1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性染色体除了2、3外,还有6和7,A错误;由于不知道精原细胞的基因型,①和②上同时出现A、a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B错误;图1中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图2中有1个染色体组,4个DNA,C错误;图1是有丝分裂,图2是减数分裂,可能出现在同一器官如睾丸中,D正确。]

20.关于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的结构,但可能改变DNA的分子结构 B.苯丙酮尿症是由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D.物种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A [苯丙酮尿症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单倍体植株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C错误;有的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21.(2019·全国卷高三大联考)下列有关变异、遗传病、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B.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遗传病

D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只是等位基因分离,不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为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的一半,不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22.(2019·郴州市高三三模)在作物育种中,使作物具有矮生性状是某些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之一。实验小组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从某二倍体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田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5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 B.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逐代自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C.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

A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变异及育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高度不育,因此其不能结种子,A项错误;获得的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为杂合子,可通过逐代自交淘汰隐性植株的方法使矮生基因纯合,以获得纯合的矮生植株,B项正确;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项正确;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减少一半,D项正确。]

23.(2019·广东省高三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化病的出现,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突变和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用来生产青霉素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抗虫棉的育种原理相同

A [白化病患者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一事实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突变和重组只是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24.碧桃花的重瓣花与单瓣花是由常染色体上基因W、w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重瓣碧桃花不育)。现用单瓣碧桃花自交,F1中单瓣和重瓣碧桃花各占50%。对F1单瓣碧桃花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碧桃花全部为重瓣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让单瓣碧桃花逐代自由交配,其后代中基因W的频率不变 B.实验中采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C.单瓣碧桃花可产生基因型为W和w的两种比例相等的可育雄配子 D.重瓣碧桃花与单瓣碧桃花的细胞中所有mRNA的碱基序列都不相同

A [由于单瓣碧桃花自交,后代Ww∶ww=1∶1,所以让单瓣碧桃花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基因W的频率不变,A正确;单倍体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根据分析:亲代单瓣碧桃花中含有W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基因w的花粉可育,只可产生含有基因w的雄配子,C错误;重瓣碧桃花与单瓣碧桃花的细胞中部分基因可能相同,mRNA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D错误。]

25.(2019·龙岩市高三期末)某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该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 B.产生甲、乙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C.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和易位 D.甲、乙产生的精细胞染色体无基因缺失,受精后子代无异常

A [该精原细胞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AbBB、Aaab,产生的精细胞为AB、Bb、Aa、ab,A正确;精原细胞为二倍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初级精母细胞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由图可知,A与b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没有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甲、乙产生的精细胞Bb、Aa中缺少基因,会引起受精后子代的异常,D错误。]

二、非选择题(50分)

26.(8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1)酶在反应过程中具有高效性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酶为什么这么“娇气”?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的酶都________(填“有”或“没有”)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3)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该酶的最适温度是60 ℃)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为什么最后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结果?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酶可以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故在反应过程中具有高效性。(2)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等),故这么“娇气”。 所有的酶都没有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只起催化作用。(3)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该酶的最适温度是60 ℃)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结果,因为在检测过程中,低温组酶活性会升高,导致结果与适宜温度组相当。

[答案] (1)(每空2分,共8分)可以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 (2)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 没有 (3)在检测过程中,低温组酶活性会升高,导致结果与适宜温度组相当

27.(10分)(2019·陕西省高三模拟)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28对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该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细胞的哪种分裂方式中?____________。图中F1有斑纹的个体中染色体正常的比例为________。

(3)根据题意,在生产中,选取题中的家蚕做亲本培育,并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选出雄蚕。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表示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可以推测出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8条染色体,其中一条为性染色体Z或W。(2)Ⅱ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由染色体断裂和重接造成的,可以发生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分裂期。F1中有斑纹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ZZ、1/3AaZW、1/3a0ZW,染色体正常的为1/3AaZZ。(3)根据题意,在生产中,应选取题中的普通家蚕2(即无斑纹雄蚕)和限性

A

A

斑纹雌蚕做亲本,子代中雄蚕全为无斑纹,雌蚕全为有斑纹,选出无斑纹的即为雄蚕。

[答案] (每空2分,共10分)(1)27+Z或27+W (2)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1/3

(3)

后代中有斑纹的均为雌蚕,应淘汰;无斑纹的为雄蚕,应保留

28.(12分)(2019·福建省高三模拟)玉米(2n=20)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在遗传学及农作物育种上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1)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 (2)欲测定玉米基因组的序列,需对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单倍体玉米在________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产中使用的玉米品种都是具有优良性状的杂合子,现有长果穗白粒和短果穗黄粒品种,请设计快速的育种方案以实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品种的目的。(长果穗对短果穗是显性,用H/h表示相关基因;黄粒对白粒是显性,用F/f表示相关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玉米具有材料易获得、生长周期短、易于去雄、子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等优点,因此常常作为遗传学的实验材料。(2)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测定玉米基因组的序列时,需对10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3)单倍体玉米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4)已知玉米品种都是具有优良性状的杂合子,则该实验的目的是利用长果穗白粒(Hhff)和短果穗黄粒(hhFf)品种,获得长果穗黄粒(HhFf)品种,若要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品种的目的,应该先获得HHff和hhFF品种,具体实验方案如下:①分别种植长果穗白粒(Hhff)、短果穗黄粒(hhFf)玉米,性成熟后,分别取其花药离体培养至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二倍体纯合子,分别自交,选择长果穗白粒 (HHff)、短果穗黄粒(hhFF)玉米分别留种。②分别种植长果穗白粒(HHff)、短果穗黄粒 (hhFF)玉米,选择一部分玉米进行杂交,获得长果穗黄粒(HhFf)的杂合子品种。③其余另一部分玉米进行自交,获得长果穗白粒(HHff)、短果穗黄粒(hhFF)玉米分别留种。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滚动检测4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1t2g2rugs4ddq3430jm4g4gh0kzl900yhy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