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计算这块碑石的质量。
18.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郎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追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四、实验题
19.图甲是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最后调节游码。
(4)图乙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_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兰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_____的高度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cm,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_____(选填“靠近凸透镜的方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直到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实像(请把像的性质写全面)。
(2)小兰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_____(选填“会”或“不会”)在光屏上成指尖的像。小兰将蜡烛放在1倍焦距内,要想观察到像,眼睛应在_____侧(选填“蜡烛”、“光屏”)。 (3)小兰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烛焰的像变得清晰,像的大小将变_____。
(4)如果要估测题(1)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足够_____(选填“远”、“近”),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运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焦距与实际相比_____(偏大\\等于\\偏小)。
(5)小兰根据如图甲知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爱动脑的小兰突然想到:如果象如图乙一样,把可看做点光源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是否与主光轴平行?于是他按照如图乙进行实验,将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左侧,看
到了一个与透镜大小相同的光斑。据此小华得出结论: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小华兴奋地将实验过程和结论汇报给老师,老师却说这样实验不能得到结论,实验还需要改进。请你说出不能得到结论的理由以及改进措施。理由:_____;改进措施:_____。
2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将平面镜成像特点,请根据实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透明玻璃板E、白纸C、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在竖立的玻璃板E前点燃蜡烛A,用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_____,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科学推理法”)
(3)移去蜡烛B,在此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时,A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并测量可以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一小段距离,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_____移动(选填“向上”“向下”或“不”);如果将玻璃板不与桌面垂直,而是向蜡烛A倾斜,可以观察到像_____(选填“不动”、“位置偏高”或“位置偏低”)。
22.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读数时视线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是高温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这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______m2(选填“>”、“<”或“=”)。
23.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耳朵能够识别出是用嘴吹还是用筷子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若用相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24.小亮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将_____移至标尺左端刻度线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图甲是他测量空瓶质量时的情景,错误的是_____。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瓶的质量是20g。 (3)用瓶子装满液体,用天平测得瓶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是_____g,已知瓶子的容积是40 ml,则液体的密度是_____ kg/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A D A B D C 二、填空题 11.50;0.8。 12.凸 实 焦 13.1.7 不变 变小 14.甲 14.甲@固液共存 15.不能
16.运动 摩擦力 三、计算题
17.1)计算这块碑石的密度为2.8×103kg/m3; (2)这块碑石的质量是8.4×104kg. 18.m/s. 四、实验题
19.1)游码 平衡螺母 (2)BAC (3)50 (4)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调节了平衡螺母
20.光屏 靠近凸透镜的方向 倒立缩小 不会 光屏 靠近 变小 远 偏大 理由:光线有可能先会聚(相交)再延长至光屏,也可能得到与透镜大小相等的光斑;也可画图说明 改进措施:应左右移动光屏,观察光斑大小是否改变
21.刻度尺 蜡烛B 完全重合 等效替代法 虚 不变 相等 B 不 位置偏高 22.自下而上 相平 液化 < 23.音色 空气柱 高 不变
24.水平 游码 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全碳气凝胶”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密度最小的材料,密度只有3kg/m3.某型号汽车发动机采用质量为120kg、密度为6×103kg/m3的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若采用“全碳气凝胶”制造,需要“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 A.6g
B.60g
C.600g
D.6000g
2.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矿石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石块的质量是47.2g B.石块的密度是2.6×103kg/m3
C.若先测石块的体积,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小 D.若5g的砝码生锈了,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
3.如图,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下述观点正确的是( )
A.成像时像距大于物距
B.使相机靠近两位被拍照的人,可以看到全身像
C.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D.要使人像更亮,应在被拍照人前面“补光”
4.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镜子中的“自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5.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凹透镜 B.凹面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