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1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5:23: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创造的辉煌连西方各国也要望其项背。 ....

②小罗的退役无疑是轰动整个足球世界的大事件,我们会永远怀念他在绿茵场上纵横驰骋,我们作壁上观的日子。 ....

③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善于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但结果往往是玩火自焚,圈住了自己。 ....

④启功先生不以书法家的身份自矜,凡是向他求字的,他几乎有求必应,可是对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权贵就不假以辞色了。 ....

⑤语言的学习,不能只学理论,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检验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收获不可言传的心得体会。 ....

A.①② B.②④ C.④⑤ D.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不合语境。②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不合语境。③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选项语境不涉及“冒险或害人”,用于此处不合语境。④假以辞色:指用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使用正确。⑤不可言传:指无法用语言来说明。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老人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水平躺在仪器下进行手术,一位护士全程用双手稳稳扶住老人双腿,这一动作格外显得暖心。

B.通过几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理论素质、工作水平、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不足。

C.现金贷业务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该群体往往受教育水平不高、法律及金融知识匮乏,难以识别金融风险及侵权行为。

D.作为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无数粉丝和学徒的舞者,金星在国内出名更大程度上靠的是那张不妥协、不让步的犀利的嘴取得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格外显得暖心”应改为“显得格外暖心”。B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取得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夕阳斜照

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 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 ④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 ⑤这一切并不重要

⑥无须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边是否真的长满了野草野花 A.④③⑥①②⑤ B.④⑥②①⑤③ C.⑥①②⑤③④ D.⑥②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段文字是对刘禹锡《乌衣巷》的解读。①②⑥三句都有“是否”一词,且句式相似,按照《乌衣巷》诗句内容的表达顺序可知正确排序应为⑥①②。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③中的“他”指的是④中的“刘禹锡”,显然④在③之前。据此可以排除C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文化交流的前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为便利,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有一点始终不会改变: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本土文化这一基石,每个民族的文明之花才会呈现出自己的独特姿容,人类文明这座百花园也才会异彩纷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答案:①是本土文化的存在(或:是本土文化不能失落)②文化交流也更为频繁(便利) ③本土文化依然是民族文明的基石(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给3分,答对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①处,根据后面“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可知,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土文化不失落。根据“由于”一词及其后内容可知,②处应填一种结果——交通与传媒的发达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即“文化交流更加便利、频繁”之类的内容。③处后面的语句强调的是本土文化的基石作用,由此可推知③处所填内容。

5.王熙凤,别名凤辣子、凤姐,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下面两幅画像,你认为哪一幅更符合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所描述的王熙凤形象?请结合画像说明理由。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10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认为乙图更符合王熙凤的形象。(1分)

理由:乙图女子的头饰和服装都是贵族少妇的打扮,一身的珠光宝气,既显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另外,三角眼、吊梢眉、叉腰手及含威脸又暗示着她的泼辣威势。这些都符合王熙凤的形象特点。(5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一是“凤辣子”,二是“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所描述的王熙凤形象”,三是“结合画像说明理由”。考生要仔细观察甲、乙两图中人物的衣着打扮、肢体语言、神态等,然后比较分析,就应该能判断出乙图是“凤姐”了。

二、名句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追击敌军要把握时机,要在士气敌竭我盈时追击,同时要注意观察敌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出击。

(2)韩愈《师说》中,第3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文章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相呼应,并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3)杜牧《阿房宫赋》中,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阿房宫占地广、宫殿高的特点。

答案:(1)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解析:易错字:(1)辙,靡;(3)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1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21s50hgk73pit886asl2xn8u9whcj0045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