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备课簿
数 学
(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5.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6.练习
数身边的事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7.课堂检测 做一做 8.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9.板书设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单元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
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
二、新课
(一) 教学“同样多”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前面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
2
在梨片(5个)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
“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板书设计
和 同样多 多 少
第二单元 位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上下、前后
学习目标
1、 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 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 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 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 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流程 一、 游戏引入 1、 谈话:小朋友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谁最机灵,做的动作最准确,我们就评他“小机灵奖”。 2、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小脚向上跳一跳,小脚向下蹲一蹲,小脚向前走一步,小脚向后退一步。 3、 评出“小机灵奖”。提问:我们口令中的上下、前后表示什么? (以学生喜欢的“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 1. 上、下、 前、后。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 (2)质疑:为什么说火车一会在下面,一会在上面?卡车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 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上面还是下面,前面、后面,就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前、后、位置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它和谁比。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三、实践运用 1、说一说:课桌的上面有什么?课桌的下面有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 2、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3、找“前后”的活动。 (1)老师请3位小朋友上台(面朝北)。谁在前面,谁在后面。中间那位同学和谁比在前,和谁比在后. (2)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向后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