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茅盾认为“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作家在创作时要关注和反映“全般的社会现象”。结合
文本,分析小说中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6分)
14.小说为什么以“报施”为题?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五、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医学人文让医生思考人的价值 郭莉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医学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和临床治疗领域都获得重大突破。人们在为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带来的新能力而欢呼的时候,越来越意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理性的发展正在背离人文精神的需求——生物医学的迅猛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始料未及的伦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医学界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自己的实践和医学教育中存在着“价值问题”,只靠他们自己的专业训练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很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人文学者的广阔视野。
医学人文最早关注的是医学的本质问题和最基本的人类价值问题。此前,医学生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在情感上与病人保持距离,因为医学教育者认为情感具有主观性,会干扰医学实践中的“科学”判断。但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先驱之一多尼〃塞尔夫提出了医学教育要同时培养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观点。他指出,认知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情感包括对患者、同事以及对自己的同情、敏感性和共情,医生的情感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更好地提供病人照护,但是现代医学教育中却忽视了情感能力的培养。
[来源:Z,xx,k.Com]
从一开始,美国学者就认为文学是医学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与医学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亲密的关系,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医学生可以意识到慢性病、残疾、死亡、抑郁和苦难不会屈服于技术和科学,这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问题,需要技术以外的力量和智慧来面对;文学有助于培养想象力,而想象力是作出伦理决策的重要基础(想象自己处在不同的位臵会带来不同的视角);此外,文学为医学生提供宝贵的内省机会,只有省察自己才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对苦难和死亡的态度,这些都是好医生需要的品质。
而对没有多少生活经历的年轻医学生来说,文学创造了一个可以近距离探索人的价值、人际关系、人的情绪的模拟环境,关于疾病、衰老、死亡的文学作品可以使年轻健康、没有经历过疾病折磨、甚至没有经历过家人死亡的医学生去感受这些经历给人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反思医生在这些人生关键时刻的作用;阅读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助于医学生深入病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
面对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国内医学界也开始反思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论调和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时,如果病人能够遇到以解决病人的问题为己任、在压抑的环境中愿意倾听他们的痛苦,能够给予他们关爱和希望的医务工作者,病人的求医经历也就会因此得到改善。
(选自2013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请具体分析,存在着怎样的“问题”?(6分)
[来源:学科网ZXXK]
15.划线处说,“医学界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自己的实践和医学教育中存在着‘价值问题’”,
5
16.简要概括文学对于医学具有哪些价值?(6分) 17.请联系全文探讨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来源:Zxxk.Com]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见了又休还似梦,坐来虽近远如天。 (欧阳修《瑞鹧鸪》)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顾城《远与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备选题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慢慢走,欣赏啊! (阿尔卑斯山路口标语)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蒙蒙细雨持续得长久,暴风骤雨一扫即过 (英国) 速度就造就了成功,没有速度就没有成功。(莎士比亚)
慢些,我们就会更快。 (欧洲谚语)
2013~2014学年扬州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卷
6
语文加试题
2014.5
本部分为选考历史科目学生加试内容。总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 题。(10 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杜子美、李太白,才气虽不相上下,而子美独得圣人删诗之本旨,与《三百五篇》无异,此则太白所无也。元微之论李、杜,以为太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摹写物象,诚亦差肩于子美。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李尚未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鄙哉微之之论也铺陈排比曷足以为李杜之优劣。 (选自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排比声韵李尚未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鄙哉微之之论也铺陈排比曷足以为李杜之优劣
20.请写出元微之与白居易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的名称与主张。(2分) 21.张戒对于李杜的评价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红楼梦》中,晴雯因周瑞家的挑唆而被逐出大观园;回家后,晴雯一病不起,在宝玉
探望她的当夜香消玉殒。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B.《飞鸟集》300余首小诗如珍珠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不仅能唤人们起对大自然、对
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也启示着人们如何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 C.《家》这部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多达70人左右,所写的事件也相当多,如闹学潮、梅与
觉新的感情悲剧、鸣凤之死、觉慧逃婚、瑞珏惨死等诸多事件。 D.《老人与海》中,小男孩马诺林是“硬汉子性格”的最佳补充,他从老人那里学到的不
仅是捕鱼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学会懂得男人的责任。 E.《茶馆》第三幕剧由刘麻子给茶馆找女招待,庞四奶奶请康顺子当“太后”,沈处长霸占
茶馆,三个老人撒纸钱自悼等情节组成,揭示了时代的罪恶。 23.简答题(10 分)
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定三分隆中决策”。请简要概括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与提供的战略构想。(6分)
⑵《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休戚与共,甚至是相依为命的。故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重视情境体验和直觉感通,具有实践、忧世和珍视传统的心理。在此意义上,中国哲学以“情”为中心。探究哲学的心态是主客对立二分。作为认知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知者的客体,在认知过程的界限内,主体就是主体,客体就是客体,不能互换混淆。“它(客体)是什么?”是主体探求的唯一问题,至于它的美丑、对主体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等等,主体可一概不问。故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客观性、清晰性、
[来源学#科#网Z#X#X#K] 7
确定性,重视观察分析及定义、概念的思考,具有好奇、试新和向未知领域探险的心理。在此意义上,西方哲学以“理”为中心。在人生观上,关怀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只有在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关联交往中,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探究哲学则多持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实现自己,而成为自己、实现自己,不仅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无关,而且还要摆脱来自亲人、家庭、他人和社会的干预。(选自王锟《哲学家的文化心态》《2013年06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24.从材料看,关怀型哲学与探究型哲学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不同?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6分)
25.材料中画线句子“中国哲学以‘情’为中心”“西方哲学以‘理’为中心”如何理解?(分)
26.下列诗句或名言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哲学心态?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5分)
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 ⑵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8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