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不能失信
课题 我不能失信 课型 新授课 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设计说明 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同学合作探究,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1.收集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学生) 学前准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 学习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3.懂得诚信的可贵,力争在生活中做一个重信用、守诺言的人。 学习重点 教学环节 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诚信的可贵。 导案 1.直接出示课题,引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导学生质疑。 2.出示课件,认识宋庆龄。 2.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3.解释“失信”。 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 学案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如“‘我’指的是谁?”“‘我’遇到了什么事情,不能失信”等问题。 1.课题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设置问题,让学生二、初读感知,自读自带着问题读课文。 (1)故事发生在什1.学生首先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并将生字多读几遍。 2.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2)文中有哪几个人?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给学生划分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宋庆龄的举动,感悟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角色朗读,感悟品质。(用时:15分钟) (1)宋庆龄走到门3.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 1.学生分小组,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4.朗读宋庆龄的话时,应该2.小组交流问题,体会人物心理,学习宋庆龄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自己的话说说宋庆龄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3.宋庆龄不去伯伯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读课文。 2.给生字注音。 耀( ) 庆( ) 盼( ) 叠( ) 歉( ) 悟。(用时:么时间? 10分钟) 口,为什么要停下脚步? 守信的高尚品质。 (2)爸爸妈妈是怎么劝她的?她是怎么说的? (3)你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是怎么处理的?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四、讨论深化,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你想对她说什么呢? 2.当你遇到这类事时,应该怎么做呢? 3.拓展延伸:说说其他类似的名人故事。 1.交流对宋庆龄做法的评价。 2.结合实际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讲名人的故事。(如: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本文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引导学生交流的教学反思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学片段
◆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重点) (学生自读对话内容)
师:庆龄和父母的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呢?
生:主要说了她不能去大伯家的原因是她不想失信于小珍。 师:我们一齐读读庆龄的话,体会她诚实守信的品质。
(课件出示:“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师:庆龄知道改天再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她怕小珍来了会扑空。这说明她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当妈妈劝她时,她又说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
生1:庆龄认为如果自己假装忘记了这件事,不仅是失信,更是欺骗的表现。 生2: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比无意中失信更不对。
师:是啊,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宋庆龄。如果在你身上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呢? 生1:现在通讯很发达,我会给小珍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 生2: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也会像庆龄那样做。 师:你们说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生齐鼓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