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心壁:肌肉组织构成(收缩力强) ②心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③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9图)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人体的体循环(P70图)
体循环途径: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变化:鲜红的动脉血→暗红的静脉血。
意义:为身体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并将代谢废物运走。 4、人体的肺循环
肺循环途径: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变化:暗红的静脉血→鲜红的动脉血
意义: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输送到全身各处,血夜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继而被呼出体外。
5、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1900年,奥地利的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即血液分A、B、AB、O四型。 2、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6表)。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 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 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膀胱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P80) 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P81图)(P82图)
①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 ②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③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4、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5、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P80图):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5
6、尿的形成过程及排出 ①过滤 ②重吸收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尿是间歇的。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
①人粪尿的主要成分:水、有机物和各类无机盐
②人粪尿的特点:来源广、养分全、肥料持久、能够改良土壤、成本低 2、人粪尿的无公害处理
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原理: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原理 ①建立沼气池 ②高温堆肥 3、生态厕所
4、高温堆肥是生产农家肥料的重要方式(P86)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眼球的结构: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成像于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某区域─→产生视觉
3、近视眼:①病因: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②矫正:戴凹透镜 4、耳的结构: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半规管和前庭 5、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听觉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组成。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体上有许多突起,突起有两种:长的突起(轴突)和短的突起(树突) 神经元的组成 细胞体 较短的
突起 长的+鞘─→神经纤维──→神经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6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复杂反射。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神经调节
①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②反射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
第四节 激素调节
1、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①生长激素的作用:侏儒症患者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身材矮小。巨人症患者幼年时
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身材过高。
②甲状腺激素: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幼年缺碘会引起呆小症。 ③胰岛素(胰岛分泌)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治疗方法:注射胰岛素。
2、技能训练:见上年级下册课本P109页
3、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
4、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异常:幼年过多,巨人症;幼年过少,侏儒症 5、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物的发育。异常:幼年不足,发育迟缓,呆小症;成年过少,导致大脖子病。缺乏时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
6、胰岛:分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等 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和消化等。缺乏胰岛素,导致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形成糖尿。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7、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 8、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
9、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10、激素调节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过多:巨人症)
②胰岛: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内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缺乏症:糖尿病)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的说,人的生
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①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②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二氧化硫+水蒸气→酸雨)使土壤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河流湖泊
酸化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③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长期食用含汞的鱼虾会使人手脚麻木,运动失灵,患水俣(yu)病。
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 ④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