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做好南郑茶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3:42: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做好南郑茶产业的思路与建议

(南郑县蚕茶果技术指导站刘懿)

南郑地处秦巴腹地,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优越的宜茶环境,产茶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供茶地,所产名茶色香味形俱佳,知名度高,市场优势明显、前景看好。该产业历来都是被作为老百姓增收的重点产业加以发展。

一、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我县历界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域生态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适时提出了茶业经济强县战略,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南郑茶产业取得了较大幅度地发展,行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现已成为全省6大优势产区之一,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优势和经济效益凸现,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市场拓展能力不断增强,科教兴茶成效初现。截止2009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了7.8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乡镇达到了2个,种茶农户达到了4万余户;全县茶叶总产量2300多吨,其中名茶84吨,实现产值1.6亿元;共有茶叶加工销售企业158家,茶叶重点企业15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3家,全部通过了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加工和产品认证,13家企业获得了IS0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QS市场准入认证;在茶叶科技方面,先后组织推广实用技术和科研开发项目20余项,取得科技

成果10余项,并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茶叶节等大型茶事活动,对宣传、推介南郑茶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南郑茶业在近十余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从总体发展态势看,仍处于低层次的初级阶段,距离现代茶业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我认为困扰南郑茶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六点:

1、茶园基地基础薄弱,产量低。

全县7.8万亩茶园,采摘园5.5万亩,投产茶园亩产仅41.8公斤,不足先进茶区的一半,产量低,收益不高。主要原因:一是部分茶园尤其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辟的山地茶园立地条件差,园地土壤肥水欠丰,树体老化衰败,生产潜力不大;二是投产茶园品种混杂,茶树生长势弱,育芽能力差,名优茶产量仅占茶叶总产量的3.7%,比重很小,单产低,效益不高;三是良种化发展缓慢,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19.2%,远低于全国近40%的平均水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四是茶园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部分茶农受小农经济思想或自身经济条件限制,重采收,轻投入,导致树体生长势弱,收益低;五是机械化采摘条件尚不成熟,仍处于探索阶段,茶叶采摘人力不足,劳力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茶树鲜叶不能及时按标准全部采收而浪费,影响了产量和收益等。

2、夏秋茶开发利用跟不上,产品加工原料利用率低,效益不高。

南郑县茶叶产量本来就不高,而生产过程又只重春茶生产,夏秋茶的开发利用未跟上,夏秋茶产量不到全县茶叶总产量的

30%,产值更是仅占16%左右,比值十分低,且在春茶生产中,由于受采工紧张问题困扰,鲜叶的采收率不到60%,导致大量原料白白浪费掉,更降低了产量,影响了老百姓的收入。

3、茶叶产销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真正能称得上的大中型茶叶产销企业没有,企业规模化营销能力有限,辐射带动面窄。以初制加工为主的分散生产经营格局依旧,这样的生产方

式越来越不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要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二是茶叶加工厂规模小,布局不合理,设备陈旧、工艺设备不配套,个别企业的生产环境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加工厂的产业技术力量受季节性用工影响,人数少,不固定,技术水平有限。

4、产业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缺乏必要的项目和经费支撑,科技服务手段落后,茶叶科研及推广力量青黄不接,人数少,经费无法落实,必要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技术工作难以开展,导致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跟不上,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产业推动能力不强。

5、产业发展投入资金不足。

资金投入数额少,来源的主渠道不明,部分资金的使用过程缺乏必要的行业监管,使有限的资金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影响了产业发展。

6、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仍需加强

个别茶类产品及制作过程缺乏标准,已制定标准的,也没

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实施应用,另外对已制定的标准要随着产业发展形势及时修订完善,使之顺应市场要求,产生发展活力。

三、茶产业发展建议

当前,南郑茶叶“欲做产业先做资源”的预期已初步完成,正处在由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的关键时期,今后在茶产业发展上,应该以高质量建立优质丰产园为基础,以培育茶叶加工营销型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推广茶叶机械修剪、采摘为重点,以开展茶文化、茶旅游为载体,以创建知名茶叶品牌为突破口。逐渐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简单粗放型加工向产业化批量生产转变,由个户分散生产向集约

搜索更多关于: 做好南郑茶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的文档
做好南郑茶产业的思路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28st9e7ru35m4y31ezc5v45r56fh1008x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