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10月月考试题
(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时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卡一并收回。
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B. 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C.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 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答案】D
【解析】结合儒学在中国发展阶段特征可知,d处是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应是宋明理学的发展,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a处是秦朝,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处处于高潮,原因是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处处于低潮,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佛、道的冲击有关,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A. 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 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C. 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 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答案】D
【解析】天下的黎民百姓的存在,不是为君主服务的;相反,天下人所立的君主是用来为百姓服务的。荀子和董仲舒一直是强调重民,这两句话都是强调“以民为本”。但是董仲舒更加强调对政策的要求,要求君主施行德政,这就对君主的暴政有所制约。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3.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 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 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C. 儒学思想适应了所有时代的社会需要 D. 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可知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时代性,而材料中“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主观性,因此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可知后代的人们只是根据需要来吸收孔子的思想中对自己有用东西,并未歪曲和篡改孔子的思想本意,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可知儒学体系的发展完善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知,儒学思想主要是适应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故C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4.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A. 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B.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藏书》成为科举的内容,体现了李贽仍未能冲破传统诵经致仕的社会观念,故A正确。B项,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说明李贽并不反对科考试,排除。C项,材料反映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考试的内容,并非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排除。D项表述在材料有所体现,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5.王夫之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他,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表明王夫之 A. 严格自律,注重名节 B 坚持反清复明活动 C. 学说得到清政府尊重 D. 对政治腐败深恶痛绝 【答案】A
【解析】根据“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表明王夫之严格自律,注重名节,故A正确;B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得出;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只是反映王夫之个人严格自律,注重名节,无法体现王夫之对政治腐败深恶痛绝,排除D。
6.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更有利于社会变革,从而推动现代化进程,故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