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继续讨论“这位大学生过分依赖父母会给她将来带来怎样的影响?”,使他们认识,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自主会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
4、刚才是一位无法离开父母怀抱的永远长不大的女孩,再来认识一位很想长大,但妈妈却不让她长大的女孩。――教材上的一封信(用画外音的方式呈现)
讨论:你有过这样的苦恼吗?我们真的不能和父母很好地交流吗?站在父母的立场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安排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来选择我们的路?我们需要自主选择的同时是否就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指导了?哪些事情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哪些事情需要父母的协助与指导?
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们需要自主选择,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但自主选择不等于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指导,而一意孤行。
5、以歌曲《缘来一家人》(附录5)结束本课 四、备注
本节课以学生对两个案例的讨论交流为主,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不必急于对学生的交流结果下结论谁是谁非,而重在适时的点拨与引导,教师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第三课时:《学会自主选择》
一、教材分析
选择,是一个人生的话题。选择,本身是摇摆于多种可能之间的以后的决断,由于结局是未知的,不可预见的,所以才让人举棋不定,左右为难。选择,更需要的是一种睿智、一种远见、一种勇气。我们不可能给出学生正确选择的具体方法,但可以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领悟到选择中的智慧。
重点:让学生领悟到选择所包含的智慧:谨慎、果断、有远见、学会放弃、量力而行等。 难点:明辨是非善恶轻重是学会自主选择、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 二、学生分析
学生渴望自主选择,但在实际生活中,当真正面对选择时却不知如何选择,往往会因为不能分辨是非善恶而作出一些错误的选择,或者因为过于小心谨慎而错失选择的良机。引导他们认识提高选择能力、把握选择机遇的重要性,从而学会正确的选择。 三、设计思路
1、导入:以聊天方式导入,让学生谈平时做选择题的一些感受。从而得出做选择题要讲究方法,同样生活中的自主选择也是要学学方法的。
2、故事会:安排三个擅长讲故事的学生分别讲述教材中“毛驴与干草”、“小鳄鱼的选择”以及“狐狸的哲学”(附录6)三则故事。 3、学生分小组讨论三则故事的启发
设问:A你最欣赏哪只动物的做法?为什么?
B请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这头毛驴。想象一下这头毛驴死之前最渴望的是什么? C完成“写一写”:小鳄鱼选择了离开也就选择了什么? D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以上哪只动物的经历?
E回顾自己的经历,填一填(教材49页)你抓住了选择的机遇的事情是什么?你曾想也没想就错失机会的事情是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总结,如呈现关于“抓住机遇”的一些名言(附录7);让学生认识有时放弃也是一种选择,要学会权衡轻重;果断选择也很重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等等。
5、引导学生思考:不管怎样的选择,明辨是非善恶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
完成教材47页“你是如何辨别的”(一个好的网站、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个好朋友等等),然后交流
6、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事例《张前东危难面前作选择》(教材57页材料) 讨论:A、驱使张前东放弃撤离机会的动机是什么?
B、为什么他又能单身一人向更深的井下走去?如果他没有多年井下作业的经验,他选择下井是对还是错?
C、如果我们遇到类似的需要选择的情境,我们可以怎么做?(引导学生认识我们倡导助人为乐,但不主张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做出无谓的牺牲) 7、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你学会怎样自主选择了吗? 制作关于选择的凡人语录,每人根据本节课的感受设计一句
第四课时:《选择与责任》
一、教材分析
两目内容“选择与责任”、“选择与追求”其实可以归为同一个问题,即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包括为选择的目标而努力以及承担选择的后果。可以把两目放在一节课中完成。
重点:让学生体验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使学生认识作出选择只是一个行动的开始,之后还将伴随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它包括为选择的目标而努力,以及为错误的选择承担后果。 难点:选择意味着责任 二、学生分析
选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作出选择也就意味着承担一切选择的后果,不管是苦是甜,是轻盈还是沉重。对于学生而言,要他们作出自主选择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选择后怎么办?他们往往在选择之后缺乏一种为所选择目标而努力的精神;在错误选择带来了不良影响时常常缺乏勇气承担后果而选择逃避。 三、设计思路(见具体教案设计)
四、备课中的问题:原来想用水均益撤离巴格达战场的例子,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例子该如何为我们所用?
第五课时: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一、教材分析
这目内容是对本单元主题的升华,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重点: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正义感,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以及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使学生产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共鸣 二、学生分析
对“正义感”,学生的认识是陌生而肤浅的,而“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可能是学生从未考虑过的一个问题,因此,引导他们认识正义感,思考正义感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要注重情感教学,以达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在学生初步认识,开始形成共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设计思路
1、导入:由小组评选班里最受欢迎的同学,说明理由。找出这些被推选同学的共同点---正直、有正义感
2、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的行为是有正义感的行为?”(从班级里找,从社会上找);“评价一个行为正义不正义,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得出结论(1):在生活中的众多选择,归根结底是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我们的积极选择。
得出结论(2):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首先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规则、法律、制度 3、《一份道德合同》(教材55页材料) 讨论:a这对父女遭遇了怎样的生活困境?
b在类似的生活背景下,你看到或听到过不同于这对父女的做法吗 c想象一下,这对父女未来的生活前景会是怎么样呢? 5、《看仓库的老人》(教材54页材料)先呈现一部分 讨论:如果你是那个老人,你会怎么做?
再看老人怎么做的――辞职,讨论:你认同老人的做法吗?为什么?
6、现实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诱惑,这些诱惑都是生活对我们想成为怎样一种人的考验,你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过哪些不利于你成长的诱惑?最后是你战胜了诱惑还是诱惑战胜了你?你是如何战胜的?
如:放学走过游戏机房,里面热闹非凡;父母不在家,你作业还没完成,可电视里已开始在放你喜欢的连续剧了;过去的朋友邀你一起去学抽烟
呈现材料(附录10),让学生当一回应聘者,说说自己会怎么答,争取被录用。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呈现材料结果,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公司录取第三人。 得出结论(3):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需要战胜许多诱惑的。 幻灯显示:战胜诱惑的方法(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得出)
四、备注:在让学生认识“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这一目标上,有点难度。用通过“评选班里最受欢迎的同学”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受做有正义感的人的意义,是否合适?
第六课时《选择与责任》教学设计
一、导入:游戏“你说我猜”
事先告知学生如果完成游戏任务,将会得到教师的奖励,如完不成任务,就要接受非常痛苦的惩罚。让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参加游戏,从中选出两位。游戏方式:两位参加者,分别从同学中选择一游戏拍档,两人组成一组,从老师给出的几个中心词“食品”“旅游”“学习用品”等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两人分工合作,一个说一个猜,一分钟的时限。可以事先设计一组成功,一组失败,成功者老师给予小小的奖励,失败者给予适当的处罚(如吹爆汽球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