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红脉穗螟治技术规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3:15: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修订工作组

二○一三年十月

编制说明

1 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 1.1 制定背景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槟榔、椰子、油棕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该虫分布于我国海南省及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斯里兰卡。在海南各槟榔产区普遍发生为害,主要以幼虫蛀食槟榔花、果,造成花穗干枯、落果,也可为害心叶,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株害率为10% ~67%,花果穗被害率达10% ~40%。

针对槟榔红脉穗螟的严重危害,国内外众多学者在它的理论研究和防治实践上都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集中于生物生态学特性、种群动态、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方面。但是至今仍没有统一、规范的防治技术规程或操作办法。

控制该害虫危害、确保槟榔果产量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由于缺少专门针对该虫的防治技术规程规范,目前防治工作比较混乱,不对症施药、不按使用剂量和方法施药、不按合理时间施药等现象普遍存在。并由此带来槟榔红脉穗螟防治的效果不理想、防治成本偏高,并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槟榔红脉穗螟危害的严重性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极有必要尽快制定槟榔红脉穗螟的防治技术规范,为槟榔红脉穗螟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1.2 任务来源

《槟榔紅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为2013年的海南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编号为琼质技监标[2013]12号,业务主管部门为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归口管理单位为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2 制定过程

任务下达后,我们确定了制标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并根据任务进行分工。一方面整理项目组已完成的关于槟榔红脉穗螟形态、分布、寄主、生物学、防治技术等研究资料,同时收集整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标准制定要求继续补充完善槟榔红脉穗螟的生物学观察、调查技术、药剂防治技术及天敌利用技术等标准制定依据的相关试验,在此基础上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编

写要求和格式编写了征求意见稿。

制定小组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写后,根据“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于2013 年 5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写工作,送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海南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杭州市园林局、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省农科院环境保护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农垦局、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等20个单位23位专家征求意见,收到19个单位21位专家的反馈意见,共60条,合并后共16条,2位专家没有回复。2013 年 8 月,我们对专家提出的意见逐条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形成征求意见汇总表。在总结和整理完成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成了标准送审稿。 3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3.1 编制原则

鉴于槟榔红脉穗螟的危害严重性,防治涉及准确识别、有效监测及检疫防治、应急防控、综合防治等技术关键问题,本标准是根据槟榔红脉穗螟发生及为害特点及调查、防控技术需要,并参照EPPO类似标准的格式与内容,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编写、制定。标准制定力求简单,但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制定的规范要经济上合算、技术上可行、水平上先进。 3.2 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

3.2.1 关于槟榔红脉穗螟调查方法、危害程度和防治指标

虫情调查是摸清槟榔红脉穗螟发生危害情况及实施科学合理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标准对槟榔红脉穗螟的调查时间、调查方法、危害程度的划分和防治指标进行了明确。调查时间是根据目前掌握的槟榔红脉穗螟的种群动态而提出的,调查方法分为普查和固定标准树调查,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是目前常用的主要做法。危害程度根据被害花穗数,计算危害指数得出,并根据危害指数划分危害级别,防治指标依据危害级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3.2.2 关于红脉穗螟的防治对策

对于红脉穗螟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

强化责任”的绿色植保方针,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危害级别采取不同的防治对策。因此将其纳入标准内容。 3.2.4 关于红脉穗螟的防治

红脉穗螟在海南的各市县的槟榔园常有发生危害,对于发生严重的槟榔园,需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因此,本标准从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提出操作要求。 4 采用国际标准

本标准没有采用的国际标准。 5 与有关现行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经检索,尚未发现《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本标准与我国现已颁布的相关种植业标准无冲突。 6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 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发布的意见

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

目前尚无相关防治和监测技术标准来规范其监测和防治,因此推荐使用本标准。

8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标准发布后,建议在海南全省槟榔主产区建立3—4个监测防治示范点。

9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鉴于目前尚无槟榔红脉穗螟防治技术的相关标准,所以无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0 其它应于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标准名没有变更。尚需探讨的问题包括继续开展天敌资源的发掘,以期开发出简便、实用的生物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覃伟权,吕朝军,李朝绪,黄山春,彭正强. 中国椰子害虫调查.中国农学通报.2010, 26(1):200~204. 2、黄山春,吕烈标,覃伟权,马子龙,李朝绪,韩超文.我国经济棕榈植物潜在危险性害虫名录.亚热带农

业研究.2008,4 (4):276~282.

3、黄山春,马子龙,吕烈标,覃伟权,李朝绪,李科明.海南槟榔种植地区红脉穗螟发生为害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江西农业学报.2008,20(9):81~83.

4、周亚奎,甘炳春,杨新全,等.海南省槟榔红脉穗螟危害情况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12,31(1):20 ~21.

5、甘炳春,周亚奎,等.红脉穗螟寄生性天敌扁股小蜂的人工大量繁殖技术[J]. 中国森林病虫,2011,30(4):29~31.

6、 樊瑛,甘炳春,陈思亮,等.槟榔红脉穗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昆虫知识,1991,28(3):146~148.

7、吕朝军, 钟宝珠, 钱军, 覃伟权, 苟志辉,连春枝.青葙提取物对红脉穗螟产卵忌避及杀卵作用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3):543~548.

《红脉穗螟防治技术规程》制定小组

2013年10月

搜索更多关于: 《红脉穗螟治技术规程》 的文档
《红脉穗螟治技术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2xuj01onm4bptb11x4w7g2499ip7300mo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