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活动和思考的特点;时间的词语指向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某一天、某个季节,提示学生故事发生的时间有多样的可能;地点的词语指向家里、公共场所、大自然,提示学生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可以放开来想象。此外,教材提供的这些词语也可以自由交叉组合,形成多样的故事情境,如”啄木鸟、星期天、厨房”。这样编排,是为了尽可能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素材,便于学生展开想象,打开编童话的思路,产生习作兴趣。
教材第二部分以3个问题提出了本次习作要求。第一个问题针对故事角色的选择,提示学生可以从上面任选一个或几个角色,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其他角色,给出了较大的选择空间。第二、三个问题提示学生要进一步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故事中的角色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3个角度的提问,旨在帮助学生展开更丰富的想象。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自读修改和给故事加题目的要求。本次习作的自读修改,重在落实语文园地中提出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实践”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运用。给故事加题目,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提出的习作要求,为学生从段的练习走向篇章的练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2.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能给习作加题目。
教学建议
一、重温童话故事,激发习作兴趣
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联结之前的阅读体验,说说里面有趣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再次感受童话故事里丰富的想象,比如,《去年的树》里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那一定会很好》里的主人公心怀美好、享受生命的每段历程,《在牛肚子里旅行》中蟋蟀青头帮助好朋友红头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程”,《一块奶酪》里的蚂蚁队长就像我们身旁的一位严于律己的兄长。通过回顾和交流,让学生感受童话的神奇和美妙,知道在童话的王国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要鼓励学生创造出自己想象的童话故事,激活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依托教材提供的词语,打开习作思路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童话阅读经验,但学习编童话、写童话还是第一次,因此,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尤为重要。
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提供的词语,自主发现3组词语排列上的特点,教师适时点拨,将这些词语自由交叉,形成多样的组合。比如,国王、星期天、森林超市;玫瑰花、冬天、小河边。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选择多个角色,比如,国王、啄木鸟、星期天、森林超市;玫瑰花、魔法师、冬天、小河边。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由这些组合方式可以展开怎么的故事。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角色、时间和地点进行组合展开想象,不要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内容。
三、细化指导,把故事写清楚
丰富的想象是这次习作的基础,对学生的习作要求,重点是能展开想象。三年级正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把故事写清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细化指导。
具体可以分3步展开。
首先,可让学生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自己想写的故事中的角色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个故事为什么发生在这个时间?为什么发生在这个地点?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为接下来编写童话做好铺垫。比如,学生选定”国王、玫瑰花、黄昏、小河边”这4个词语,可能会有这样的思路:国王是一个善良的人,玫瑰花多愁善感;黄昏时,玫瑰花感到孤单;小河边是玫瑰花生长的地方,也是国王与她相遇的地方。
接下来,教师仍然可以用问题提示法,引导学生继续编童话:他们在那里做什么?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比如,上面的例子,学生可能会继续创编:有一天的黄昏,国王在小河边散步。玫瑰花在哭泣,因为她感到孤单。国王帮助玫瑰花,把她移到了自己热闹的王宫里。
50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把故事写得更有趣一点儿。
至于给习作加题目,要求不宜高,只要学生的题目与习作内容有关联,不跑题即可,但要提醒学生题目居中书写。
四、尝试修改习作,分享习作成果
本次习作,可以与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三题相结合,让学生尝试用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进行习作修改。教师可以出示一篇学生习作,先让学生读读这篇习作,说说有哪些地方不通顺,教师相机运用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示范修改。教师示范之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找出自己习作中不通顺的地方,尝试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在修改习作之后,教师可创设丰富有趣的习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享习作成果。比如,举办一个小型”童话故事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编的童话,为什么喜欢。 通过分享,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加编写童话的兴趣。
语文园地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对童话这一体裁的初步认识展开交流,呈现了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童话中的植物、动物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情感;二是童话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三是阅读童话,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本次”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交流对童话的感受,初步梳理和总结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加深对童话的认识。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6组生字和词语,每组的第二个字都是第一个形声字的声旁,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减偏旁的方法识字,加深对形声字声旁表音规律的认识,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词句段运用”有两项内容。第一题呈现了3组带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第二题呈现了使用”改正、增补、删除”这3种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其用法,并尝试在习作修改中运用。
“日积月累”呈现了3条关于”理”的谚语,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感受、积累。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童话,说说自己喜欢童话的原因。比如,童话里的人物常常有超常的力量;童话里发生的事情很神奇。
2.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3个学习伙伴的话,看看他们有哪些新发现。比如,童话中的植物、动物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情感;童话的想象都很丰富;童话故事常常能带给我们启示。引导学生以本单元学到的课文为例,说说对这些特点和好处的认识。
3.结合”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进一步加深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识字加油站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提示学生注意:”申”是前鼻音,”宗”是平舌音。 2.让学生一组一组读生字,发现每组的第二个字都是第一个形声字的声旁,每组的前后两个字读音相近。然后指导学生理解字义,比如,把”孝”字组成词语”孝顺、孝行”并联系生活说说身边的孝行,从而理解”孝”是表示对长辈的孝顺尊敬。
3.鼓励学生用生字拓展组词,丰富词语积累。比如,引申、重申;中介、媒介?,绍兴;宗旨、正宗;甲乙;召集、号召;孝敬。
4.出示生字,采用随机抽读或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巩固。
5.可让有兴趣的学生对照生字表找一找这样的形声字,归类巩固识记,如挤、赠、烈、案。 词语段运用
【第一题:能了解三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51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1.让学生自己观察3组字,发现它们都有口字旁。
2.再让学生逐一读每个字, 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体会字义,从而发现每组字的特点:第一组与吃的动作有关;第二组与叫唤的动作有关;第三组与声音有关。
3.让学生拓展说说其他带口字旁的字,并尝试归类。 比如,跟吃的动作有关的字:吐、吃;表示语气的字:呢、吗、啊、呀。
【第二题: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三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习作时尝试使用】 本题的教学,可以与单元习作整合进行。
1.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认识3种修改符号,观察符号的形体,联系生活经验识记。 2.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3个病句,根据已呈现的修改记录,判断病句存在的问题并和同学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梳理总结:第一句有错别字,”已”误用为”以”,所以用了”改正”符号;第二句搭配不当,”帽子”不能是”穿着”,所以用”增补”符号添加了”戴着”;第三句事物归类不准确,西瓜不是蔬菜而是水果,所以用了”删除”符号。
3.教师补充病句,让学生练习用3种修改符号修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比如:(1)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写做业。
(2)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蹈 。 (3)校园里飘扬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4.学生完成单元习作后,教师示范、指导这3种修改符号的使用(详见”习作”部分)。 日积月累
1.让学生借助拼音把3条谚语读正确,读通顺,大致了解它们都表达了某一个道理。 2.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3条谚语。 (1)借助图片理解第一条谚语。
教师简介油灯,解释 “拨”就是拨动灯芯的动作,油灯只有经常拨灯芯才会亮。再引导学生发现谚语前半句和后半句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理解后半句:道理要经常辩一辩才能更清楚明了。
(2)借助故事理解第二条谚语。 指导学生读一读,发现这是从”有理”和”无理”两个方面对比着说的。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小故事加以理解,从而体会到:做任何事情有道理才行得通,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3)借助游戏理解第三条、谚语。
先让学生读一读,并尝试说说意思;再帮助学生理解前半句: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是跟力气的大小有关;然后让学生根据前半句的意思猜测理解后半句:长期的胜负要看谁站在有道理的一方。
3.学生大致理解3句谚语的意思即可,不必要求细致理解。可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4.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说说其他富有哲理的谚语。
快乐读书吧
教材解析
本册”快乐读书吧”以”在那奇妙的王国里”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童话。这是在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和本册”童话”单元基础上的提升。
教材由导语、”你读过这本书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4部分组成。 导语描述了3个充满想象而又美好、温馨的画面,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你读过这本书吗” 和 “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列举经典形象、展示精彩片段、简要介绍故事内容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和 《格林童话》。这3本童话集编选的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并且贴近儿童生活、趣味性强、想象奇特、语言生动,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比如,《拇指姑娘》讲述了一个拇指大小的姑娘向往美好,不愿意与丑陋的癞蛤蟆结婚,也不愿意与鼹鼠生活在地底下,最后在燕子的帮助下,与王子成婚的故事;《新的表》中的愚儿因为不会看表,不会给表上弦,闹出了许多笑话;《勇敢的小裁缝》中的小裁缝凭借勇气和智慧,打败了巨人、 独角兽、野猪,最终同公主结婚,做了国王。
小贴士提出了本次读书活动的阅读要素。第一个小贴士要求学生读童话时,边读边发挥自己的
52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想象,以感受童话的魅力。这是对本册教材”童话”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的巩固。第二个小贴士要求学生把自己融人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阅读。
3本童话围绕这两个要素做了编排:《安徒生童话》 第二组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有感情朗读;《稻草人》第二组的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语句,体会童话中美好的想象;《格林童话》第三组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边发挥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并结合故事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把不完整的插图补充完整。除此之外,还根据话本身的特点、年级上册教材的阅读要素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分别给每本童话的另外组安排了阅读要素,见下表。 书名 阅读要素 《安徒生童话》 第一组:边读边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三组:带着问题读,理解故事内容。 《稻草人》 第一组:读童话,能说出故事的大意。 第三组:读童话,能有自己的想法。 《格林童话》 第一组:体会民间童话惩恶扬善的特点。 第二组: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 的兴趣,自主阅读3本童话,了解故事内容。
2.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人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3.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建议
虽然”快乐读书吧”安排的读书活动,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精心组织、设计整个活动。开始读书之前,可以组织一次导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并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激励学生持续阅读;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一、组织导读活动 1.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对于学生走进童话王国,并能持续不断地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吸引学生阅读童话。
(1)利用动画片或插图激趣。
3本童话中的许多经典故事都被制作成了动画片,如 《灰姑娘》《白雪公主》《穿靴子的猫》《丑小鸭》《拇指姑娘》。另外,书中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的精彩片段,或展示一些插图,利用学生的已知,让他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故事中的情节,然后以”3本童话书中还有许多同样精彩的故事”等语句吸引学生阅读。
(2)利用童话的特点激趣。
童话有着奇妙的想象、鲜明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童话的这些特点来激趣。 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形象,如穿靴子的猫、青蛙王子,配上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形象。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画这些形象,再互相交流。
还可以展示一些想象奇特或趣味性强的故事片段,让学生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比如,《坚定的锡兵》中玩偶们在晚上玩闹的片段:
当黑夜到来的时候,其余的锡兵都回到匣子里去了,家里的人也都上床睡觉了。玩偶们这时开始活动了:他们互相”访问”,打起”战争”或是开起”舞会”来。锡兵们也在他们的匣子里面吵起来,因为他们也想出来参加,可是揭不开盖子。胡桃钳翻起筋斗,石笔在石板上乱跳乱叫。这真像是魔王出世,结果把金丝雀也弄醒了。她开始发起议论来,而且出口成章。
(选自曹文轩、陈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安徒生童话》) 再如,《快乐的人》写一个被一层幕包围着的人:
53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他很奇怪,讲出来或许不能使你们相信,但是他确实这样奇怪。他周身包围着一层极薄的幕,这是天生的,没有谁给他围上,他自己也不曾围上。这层幕很不容易说明白。假若说像玻璃,透明得跟没有东西一样倒是像了,但是这层幕没有玻璃那么厚。假若说像蛋壳,把他裹得严严的倒是像了,但是蛋壳并不透明。总之,这层幕轻到没有重量,薄到没有质地,密到没有空隙,明到没有障蔽。他被这么一件东西包围着,但是他自己不知道被这么一件东西包围着。
(选自曹文轩、陈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稻草人》) 又如,《亨塞尔和格莱特》中兄妹俩吃面包屋的片段: 于是,他们跟着小鸟走去,一直到了一幢小屋前面。小鸟降落在屋顶上,他俩到了跟前才发觉,小屋竟是面包做的,屋顶上铺着蛋糕,窗户是明亮的糖块。
“这下该咱们美美吃一顿啦!”亨塞尔说。”我要吃一块屋顶,格莱特,你可以吃窗户,它一定很甜。”说着,男孩便举起手掰下一小块屋顶来,尝尝味道怎么样。
(选自曹文轩、陈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格林童话》) (3)利用趣味活动激趣。
3本童话每组都围绕阅读要素编排了有趣的活动。比如,《安徒生童话》第三组的”阅读指导”呈现了一位同学的”问题清单”,让学生帮助他解决读童话时产生的疑惑;《稻草人》第二组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摘抄充满天真想象的句子,并做成一个小书签,把它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格林童话》第一组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做”人物卡片”,借此体会民间童话惩恶扬善的特点。教学时 , 可集中展示这些趣味活动,从而达到激趣的目的。
2.制订阅读计划。
低年级的阅读计划一般是师生共同制订的。到了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教师只需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进行点拨。比如,3本童话都有200页左右,学生对读完这样一本书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可能缺乏经验。针对这一情况,可让学生看看3本童话的目录,说说3本童话分别由几个故事构成然后在大致确定每个故事所需阅读时间的基础上,估算出读完整本书需要的时间。
3.指导阅读方法。
对教材小贴士提出的两个阅读方法要予以重点指导。比如,可以将相关组内的一篇童话作为指导的例子,让学生根据阅读指导页上的活动自主阅读该组的其余童话,以巩固阅 读方法。另外,这两个阅读方法是阅读童话的一般方法,具有普适性,可提示学生在阅读其他童话时试着运用。
第一个阅读方法的指导,可让学生一起读一读 《格林童话》 中的《莴苣》,然后结合阅读指导页上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把插图补充完整,再互相交流,看看补充的插图是否符合故事内容。要让学生在补充插图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童话要发挥想象,才能领略童话的奇妙。
第二个阅读方法的指导,可让学生读一读《安徒生童话》第二个阅读指导页上引用的《小意达的花儿》的片段,交流一下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再带着这样的感受,想象自己真的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进行有感情朗读;然后评一评谁的朗读最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他组的要素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指导”,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自主学习。要提示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向家长或教师请教。
4.做好阅读记录。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阅读记录,以方便读后展开交流。在低年级时,学生主要使用”读书记录卡”做记录。中年级可以继续使用这一形式,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新的形式。比如,学生已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学习了写日记,因此可用”读书日记”的形式来记录。在日记中可以写写当天所读的内容、读后的感受、产生的联想和疑问,还可以摘抄一些喜欢的语句。
二、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读书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持续阅读,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讲讲最近读的一个意思的故事;可以让同桌互相看看读书记录卡或读书日记,交流感受;让学生说说自己阅读计划执行得怎么样,下一步打算怎么做;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互相交流来解决;在读书活动的中期,让学生根
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