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2:10: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据已阅读的内容,办一期黑板报,创造读书氛围。

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尽量避免重复。以下活动供参考。

1.说故事,猜形象。

把读同一本书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从每本书中选出5个形象,然后用多媒体依次呈现。与此同时,相应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背对多媒体站立,多媒体呈现出一个形象时,就由该小组的另一名学生来讲述与该形象有关的故事,背对多媒体的学生据此猜测呈现的是哪一个形象。最后看哪个小组猜出的形象最多。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讲述相关故事时,要用”某某”来代替该形象的名字。

2.制作宣传海报。

先创设一个情境:某出版社打算拿《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参加”图书展销会”,需要为每本书手工制作一份宣传海报,以吸引读者购买。然后把读同一本书的学生分为一组,由相应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海报的制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海报样例,以及每本书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对故事的评价,供学生参考。制作好后,把3份海报贴出来,让学生看一看,想想如果自己是读者会购买哪本书,并为相应的海报投票,看看哪份海报得到的票数最多。

3.创编童话。

本册教材 “童话”单元编排了”我来编童话”的习作,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利用所读故事中的形象继续创编童话。可以用同一个故事中的形象来创编,也可以用多个故事中的形象来创编。编好后,读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由小组推选出一篇最有意思的,再由小组代表把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4.评选”大家最喜欢的童话”。

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活动:每位同学推荐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尽量让大家也喜欢上它,为它投票,最后评选出大家最喜欢的5个童话。接下来让学生对怎样推荐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 要展示出故事的精彩之处,可以说说自己和其他同学读后的感受,还可以引用名人对故事的评价。然后让学生进行推荐、投票活动。

四、回顾总结

可以设置一些奖项激励学生。比如,设置”计划之星”“记录高手”“优秀读者”等奖项,分别奖励执行计划到位、记录做得好、读书质量高的学生。然后请获奖者介绍自己的经验。最后可让学生结合此次读书活动,交流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打算怎样改进。

五、拓展阅读

教师还可推荐更多的经典童话让学生阅读。比如,叶圣陶的 《聪明的野牛》 《月姑娘的亲事》、 安徒生的《打火匣》《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 格林兄弟的 《布勒门镇上的音乐家》《雪白和玫瑰红》。

55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本套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本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儿童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本单元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这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为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成为阅读过程中的发现者和创造者。阅读策略单元一般安排3到4篇课文,前面的课文进行策略的展示与指导;后面的课文具有练习性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策略;课后题 与”交流平台”等对本单元的策略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导学生拓展、运用。

本单元对预测的学习做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课后题呈现了预测的思维过程,提示了预测的依据,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预测的能力。《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是两篇不完整的故事,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的空间的,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结局,课后题指出了预测与故事的发展、结局之间存在的关系,并提示了预测的角度。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了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示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预测这一策略。

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类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注意教学目标层层推进,增强整组教学意识。要从唤醒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意识开始,实践并总结预测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按序分解教学梯度,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再尝试运用,由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阅读,逐步培养边阅读边预测的习惯。

第二,为了突显阅读策略的教学主线,课前不要求预习,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中预测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第三,策略单元的课文教学不同于常规单元,更强调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通过讨论、比较和交流等,引导学生切实掌握预测这一策略,感受阅读的趣味,体验学习的快乐。要将策略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课文旁批、课后题和学习提示等,真正开展边阅读边预测的教学实践,实现从自读自悟、尝试运用到合作交流、独立运用。本单元的识字写字教学也应有别于常规单元,以确保学习、运用预测策略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56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课文用反复的手法推进情节的发展,每一个片段都是老屋准备倒下,然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接着是它们陈述老屋不要倒下的理由,以及老屋无一例外地答应了它们的请求,最后是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都得到了老屋的帮助,满足了各自的心愿。

本文题目新奇,”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形成的语言张力,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预测空间:”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究竟会发生什么?文中各部分清节的相似性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接下来的发展会不会和前面的一样?还是有变化?文中老屋和小动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的描述也具有相似性,也为学生的预测提供了凭借。比如,老屋反复说”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接下来的情节里会不会依旧重复这句话呢?又如,一再有小动物请求老屋帮助,会不会还有其他小动物也有类似的请求呢?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也为阅读和预测增添了乐趣。

课文有7处旁批,都是根据真实的阅读心理所做的预测,提示学生可以在什么地方、依据什么来预测。对题目的旁批,提示可以在看到题目时,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预测;对插图的旁批,提示可以在看到插图时进行预测;对故事内容的旁批,提示可以根据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结合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进行预测。

课后题都围绕预测这一教学重点展开。第一题指向预测意识的唤醒,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测,并相互交流各自预测的内容。第二题引导学生了解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与课文旁批的内容相呼应。表格呈现了预测的依据,以及由一定的依据推导出相应预测结果的思维过程。表格中所举例子是示范依据故事里的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常识进行预测;下方左边的泡泡提示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和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下方右边的泡泡提示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不必 过于计较预测结果正确与否。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中的老屋以老人形象出现,额头布满皱纹,面容慈祥,孤独破败,小猫正仰头与老屋说话。学生在阅读中会自然地联系插图展开相应情节的想象,还可以在相似情景中将小猫置换成老母鸡、小蜘蛛,从而大胆预测后面的情节。第二幅图是小蜘蛛在老屋屋檐下织网捉虫的情景,老屋庇护着小蜘蛛。学生可借由插图的变化,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认识 “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 “洞 、准”等13个字,会写”变成、门板”等13个词语。

57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2.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3.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时,要珍视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首先引导学生建立起主动预测的意识;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预测的能力;还要结合课后题巩固学生对预测的认知,提高学生自觉运用预测策略的意识。

1.依托初始体验,培养预测的意识。

本课教学不要求预习,目的是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初始体验,这些体验是预测的基础和前提,要重视对它们的捕捉、辨析和利用。教学之初,可以利用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老屋所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下。学生可以根据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差异,也可以根据插图中窗户变成了黑窟窿以及门板上的破洞等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预测故事情节。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可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对内容的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推测,这就是”预测”。

2.根据旁批,学习预测。

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预测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旁批,引导学生学习一边阅读一边预测。

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可在什么地方预测。比如题目,可引导学生感知”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存在的语言张力,结合第一、 二自然段对老屋形象和心理的描写,感受老屋之”老”,进而预测一心想着”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

而后,要引导学生关注依据什么来预测。针对题目处的旁批,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其他同学做出的预测,让学生讨论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做出预测的。一般而言,针对题目预测依据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比如,房屋陈旧了就会倒下,这是依据生活经验;而老屋总也不倒,可能是被施了魔法,这就是依据阅读经验,是利用学生阅读过的与魔法相关的神话、童话中的类似情节。同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故事的情节发展、细节表述和结局等处的旁批,揭示各处旁批预测的依据。比如,”我猜到了老屋会怎么回答”,就是通过与前文内容的联结而做出的预测。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旁批的位置,让学生发现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依据什么来预测,让学生意识到预测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做到有理有据。要适时小结可以在什么地方预测、依据什么来预测,加深学生对预测的认识。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对预测的内容进行审视。一是无论自己的预测与后面的内容是否一致,都要思考自己预测的依据是什么。二是要审视自己的预测与课文的旁批是否一致,由此小结:在预测依据成立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预测。也就是说,预测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预测要有一定依据。

3.利用课后题,巩固对预测的认知。

要充分利用课后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预测的认知,提高学生运用预测的能力。 教学第一题,可以让学生回顾各种预测引发的讨论和思考,感受一边读一边预测的乐趣。比如,在老屋同意帮助小蜘蛛的地方,有的学生会预测:小蜘蛛会像小猫、老母鸡一样,得到帮助之后致谢离开,而老屋又会想”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这是依据前面的内容做出的合理预测。也有学生会预测:毕竟到了故事结束的时候了,结尾应该与原来的情节不一样。这就是依据”出乎意料的结局”这一阅读经验做出的合理预测。还有学生可能会预测:不但和原来的情节不一样,而且老屋一定不会倒下,因为课题就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就是依据阅读经验和课文题目而做出的合理预测。

教学第二题,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表格中的内容,从这两个例子发现,预测的内容都是根据故事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而得出的,不是随意猜测,都有一定的依据;再引导学生

58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体会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么得出来的,进一步加深认识。以第一个旁批为例:

在此基础上,借助图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哪些预测,是依据什么做出的预测。考虑到学生填写比较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说,由教师概括填写;也可以分组合作,先组内说再集体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同时,可以让学生回顾旁批中的预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哪些又是不一样的,从而明确”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只要有依据, 预测正确与否都值得肯定。

4.回归整体,识字写字。

本课的识字写字教学有别于常规单元,为了尽可能不破坏学生阅读的连贯性,生字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文识记,要求书写的字可以在课文内容学习结束之后集中进行指导。

要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比如,”暴”字,”日”“共” 要写得扁平,且一撇一捺要舒展, “氺”要与 “水”“木”区别 ;”墙”字左右结构,”土”窄而瘦,第二横改作提,”壁”字上下结构,”土”宽而扁;”饿”与”饱”都有” 饣”,左窄右宽,字形饱满;”漂”字中的”西”要写得扁平一些,且中间竖撇和竖折都变化为竖,”晒”字中的”西”笔画没有变化,不要多写一横。

教学资源

原文”熊宝宝”片段

“等等,老屋!”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冬天,行吗?外面有凶恶的猎人,拿着猎枪,想拿我的皮围在他的脖子上,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冬眠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屋顶的灰哗啦啦往下掉:”哦,哦,是熊宝宝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冬天。” 嫩嫩的小草在老屋跟前发芽的时候,熊宝宝摇摇晃晃出来了:”吼吼,谢谢!”老屋说:”再见! ——好了,这下我该倒了!”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暴、凑”等8个生字。

2.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尝试预测

1.预测老屋是怎样的一座老屋。

59

搜索更多关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的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30lw4yqzs5o77k30e8m0fvqu4yw9b00pca_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