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3:18: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长。

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如”坪坝” “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 “风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等词句,表现出比较新鲜的边疆风貌;”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等民族名称学生会比较陌生;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分别运用了 “从……从……从……”和”向……向……向…… “这样的反复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第三自然段以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学生上课时的专心,这样的表达既与课文的情境相吻合又比较特别。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教室里,穿戴不同的小学生正在读书。教室外,大青树上挂着古老的铜钟,两只调皮的猴子正好奇地听着小学生的朗读。植物、动物、小学生,构成了和谐美丽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 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建议

本文是从低年级进人中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师需把握合宜的教学要求,自然衔接, 平稳过渡。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然后充分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最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并借助提示,说一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一、识字写字 1.识子。

本课的10个生字, 有5个出现在第一自然段, 可以结合朗读进行集中指导。 注意提醒”坝”的读音,防止学生读右半边而误读。

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理解生字。 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认识 “风尾竹”,再识记 “凤”字。”艳”字,可在词语 “鲜艳”中理解,并将”鲜艳”与下文的”绚丽多彩”相联系;”坝”字,可以由表示平坦场地的”坪坝”,拓展到拦截水的设施”水坝” “堤坝”等。”扬” “摔”等形声字,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

2.写字。

进人三年级以后,要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的书写方法,进行独立的汉字书写练习,提高写字的效率。

教师要强化学生归类观察和书写的意识。可以先出示同结构的字,分析它们在书写上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提高书写质量。比如,本课要写的字,可以按左右同宽(艳、静)、左窄右宽(绒、球、汉、服、扮、读、停、粗)、左宽右窄(影)、上下结构(晨、装)分类出示,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同时, 要加强对个别难写字的指导。 应注意指导容易写错的笔画,如”绒”的右边部分斜钩上有一撇,”服”的第六笔是横折钩。还要注意指导笔画的穿插,如”绒”“扮”“读” “粗”, 要关注右边部分的笔画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位置, 使左右部分结构紧凑。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晨 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得短而扁。下边的晨,第一笔横

要长,第二笔要舒展。

绒 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 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得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 上边的壮要写得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0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教学之初,可以借助课后第二题”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读课文,并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在零散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从”上课安静一动物们听课” “下课玩耍一动物们看热闹”“学校景物:铜钟、大青树、风尾竹”等初步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

2.词句段理解。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新鲜感”是带有学生个性的主观感受。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课文中一些有学习价值的词句,不但要关注,还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内化,并积累运用。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要渗透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先让学生自由读,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生画出的词句可能是多角度的。有的可能对陌生的名词感到新鲜,如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有的可能对文中描写的事物感到新鲜,如大青树、绒球花、风尾竹、粉墙;有的可能对”从……从……从……向……向……向……等句式感到新鲜。 这些都是真实的学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伴互相交流,简单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到新鲜,是否读懂了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词句的意思,整理归类,并想象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

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可以分为”上课”和”下课”两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读一读描写上课的内容,画一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互相交流,然后教师指导理解。如”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一句,可以让学生与自己学校的上课铃声进行对比;”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可以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读到的民族名称,想象大家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情景,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教师重点指导描写窗外安静的第三至五句:先让学生感知描写的内容,再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用树枝、鸟儿、蝴蝶、 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 衬托出小学生上课时的专心 , 也表现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第二部分,让学生读一读描写下课的第六、七句,自主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相互交流,读好词句并积累。

第四 自然段, 可让学生在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后, 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这所学校的特别,如 “古老的铜钟”“风尾竹”“洁白的粉墙”等独特的景物,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学校的可爱。

(2)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中,可以围绕作者抒发的自豪和赞美的感情,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句想象画面,还可以根据整个自然段的描述想象场景,在朗读想象中促进学生对词句的进一步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深人把握。

教学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时,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想象这些地方的样子,”山坡”高高低低、草木葱茏,”坪坝”平整、空旷,”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并想象置身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感受,再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小学生还可能从哪里走来;教学第一自然段第三句时,引导学生借助”鲜艳 “绚丽多彩”这两个词展开想象:学校里葱郁的大树、洁白的粉墙,加上小学生鲜艳服装的点缀,色彩更加丰富鲜亮。通过想象,让学生体会学校的生气蓬勃。然后,可以让学生连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想象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还可以通过对课文词句的品味,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教学第三自然段对”窗外十分安静”的描写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小树为什么不摇了?小鸟为什么不叫了?美丽的小蝴蝶为什么一直停在花朵上?可爱的小猴子不是最喜欢玩吗?现在怎么变得那么安静了?通过人情人境,想象内化,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里写窗外安静,其实就突出了同学们朗读声音好听、学习认真;写小动物”也赶来看热闹”,突出了下课后同学们的欢乐和自由自在。

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可让学生通过”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这一句 , 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 通过”钟声”和”风尾竹的影子”,体会作者对这所小学深深的热爱。

(3)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对课文有了深人的了解和感受后,可引导学生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这欠表达有别于整体感知时零散地提取信息,也不同于局部学习时的感受, 而要比较完地说出学校的特别之处。 要提示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按课文写的”上学各上”“上课时”“下课时” 的先后顺序说一说;也可以借助板书, “不同民族的小学”学校中的景物” “同学们上学的情景”几方面说一说。介绍景物的时候,还要说一说丬己感受到的特别之处。

11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3.积累表达。

在对本课有新鲜感的词句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联系词语表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比如,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服装、校园、国旗、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壮。其中一些很常见的词语,如服装、校园、教室,教师要创设语境,鼓励学生加以运用。

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内容,借助提示,口头描述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可以先安排学生了解学校各个地方的特点,比如,教室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操场上是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向往的地方;图书室里藏着智慧,安静又温馨一一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特别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观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去看看这个地方的环境是怎样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再借助泡泡中的提示”上课的时候”“放学了”,以”教室里”为例指导学生说话,说出教室里不同时间同学所做的不同事情;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场景。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除了泡泡中提示的,还可以说其他的时间,如”早晨” “下课了” “中午”,说的时候可以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词句和自己平时积累的词句。

2 花的学校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又没有分行和押韵。 课文以”花的学校”为题,花是娇嫩的、美丽的象征,有如孩子般纯洁, 他们在”地下的学校” , 就像泥土里即将破土的苗,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全文共9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先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想象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最后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比如,运用”走过”“吹着”,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描写花朵时,运用一连串动词,把花想象成”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共赴一场花的宴会;同时,花儿也有学校,他们会”关了门做功课”,也会”放假”,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中,”急急忙忙” “扬起双臂”这些描写,表现了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对家庭的眷恋。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第八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使感情得到了升华。”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 ,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则把孩子和母亲的感情表达得质朴而强烈。

教学目标

1.认识 “荒 、 笛” 等4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 “假”,会写”落、荒”等13个字,会写”阵雨、荒野”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仿照”雨一来, 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情景;再充分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人境朗读,读懂课文,体会把花当作人来写的好处;最后结合课后第三题的提示,运用积累的词句,在情境中仿写句子。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可先让学生在读文时自主认读,读准字音,再集中进行指导。

12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荒”和”“裳”是后鼻音,”笛”和”罚”是第二声,可以结合词语”荒野”“衣裳”“口笛” “惩罚”等进行认读。

多音字”假”可以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读第四声,如”请假、放假、病假”等词语中的”假”;表示不真实,读第三声,如”真假、假话”。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相同结构的字可以归类书写。指导时,要注意提示或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比如,上下结构的字中,”落” “荒”下边部分的撇、捺要写得舒展,”罚”“臂”的上边部分要写得扁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中,”狂”“假”“猜”“扬”要写得左窄右宽,”所” “够”要写得左右等宽。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上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注意3个横画中第三横最长,4个竖画向中心聚。下边部分宽松舞 舒展。 假 第三、四、五画的笔顺是横折、横、竖。整个字各部分都要写得紧凑些。 臂 上边部分写得舒展些,略扁。下边部分第一笔是竖,要写直。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课前,可利用资料袋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作者泰戈尔,知道本文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教学伊始,可让学生读文后先自由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再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随机示范 , 圈画描写花的词语,如”跳舞”“狂欢”;接着自由朗读第三至九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自主说画面,圈画词语,如”做功课”“放假”“冲了出来”“急急忙忙”“扬起双臂”,根据圈画的词语 , 连起来说说课文描写的花的学校是怎样的,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词句段理解。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初步了解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本课的教学,要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并创设情景,让学生积累运用学到的词句。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文处处体现出把花当作人来写的特点,但不要出现拟人句的概念,更不能向学生讲解有关拟人句的修辞知识。

(1)运用的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 文中有很多词句,学生可能会产生新鲜感。有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如”雷云拍着大手”; 有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如”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的家是在天上, 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在教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①关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想象画面。

课后第二题的编排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句,想象画面。比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荒野”“竹林”的环境,以及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的样子,体会这些词句的生动,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再有感情地朗读。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先找找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花儿”跑出来”“跳舞”“狂欢”等情景,边朗读边做做动作,体会花儿的喜悦和无拘无束的自由。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树枝”互相碰触”、”雷云”拍着大手”的情景,体会花孩子渴望出来玩耍的心情。

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教学第三至五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自主画一画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体会,重点围绕”关了门做功课”“放假”这些具有奇特想象的词句展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是怎样的心情?放假时是怎样的心情?最希望做什么?花儿们做的功课会有哪些?他们放假了会是怎样的情

13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形?引导学生对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融人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学第七至九自然段时, 可继续让学生自主找画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 你感觉天空是怎样的?太阳给了我们什么?星星所住的地方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花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还可以通过”急急忙忙”“扬起双臂”等动作描写体会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2)朗读课文,想象情景,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文情感真挚,充满情趣,朗读时要让学生人情人境,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花儿的期待、快乐和向往,读出自己的感受。比如,第二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花儿会从哪些地方跑出来?跳舞、狂欢时会有什么动作、声音?周围环境如何?想象之后,试着读出花儿的兴奋、喜悦,场面的热烈,语气可以轻松一些,语调可以上扬一些。第六自然段,可以围绕”互相碰触着” “拍着大手”引导学生想象树枝、雷云在干什么,体会自然狂欢的场面,试着读出快乐的语气。第八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花孩子急着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感觉,试着读出两个问句轻快又急切的语气。第九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围绕”扬起双臂”展开想象:花孩子要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在怎么招呼他们?联系自己与妈妈相处的感受体会,试着读出温馨的感觉。

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表达方式比较特殊,要指导读准确。第二 、八自然段,建议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读一读,发现问题后教师再示范指导。可以先指导读好句子中的短语,再连起来读好句子,尤其是句子的重音。比如,第二自然段,先指导读好短语”一群一群的花”“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再指导把短语连成句子读,根据句义,把”无人知道”“突然”这些词语读成重音;第三自然段,注意提示”觉得”后面要停顿,”真的”“地下的”要读成重音,”真的”可以处理成慢读来强调。

3.积累表达。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分类积累词语表中的词语。一类可以引导学生描述课文中的画面,如”荒野 “绿草”“跳舞”“狂欢”;一类可以创设学习或放学后回家等情境,让学生用几句话写一写画面,如”放假”“急急忙忙”“自然”“能够”“双臂”。

课后第三题安排了品味表达并进行仿写的练习,可结合第五自然段展开指导,让学生在理解了”放假”一词后,想象当时的情景。比如,清风一吹,他们会伸伸懒腰;蝴蝶一来,他们会跟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蜜蜂一来,花孩子们会奉上香甜的花粉。先照样子说一说,再写下来。写完后,引导学生交流,互相欣赏评价,重点关注是否展开了想象。

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1913年,他因《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在诗集中,诗人与孩子融为一体,热烈地歌颂着童真与母爱。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等四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五个字。 2.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 能圈画词语感知画面 ,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关注第一、 二自然段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 想象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人新课 1.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2.阅读注释和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相关信息。 3.教师补充作者简介,学生再读课题。 【充分利用资料袋,让学生了解作者。】 二、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4

搜索更多关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的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30lw4yqzs5o77k30e8m0fvqu4yw9b00pca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