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
15.5.13 检查开关柜侧面,背面处的防尘隔离板是否完好,若有损坏应加固或更换。 15.6 低压开关柜内断路器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15.6.1 检修周期及检修项目 15.6.1.1 检修周期
15.6.1.1.1四年大修一次,一般随机组的大修进行;一般检修无须对断路器解体。 15.6.1.1.2小修按设备的运行情况决定,但每年至少要小修一次; 15.6.1.1.3如运行中出现突发性故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检或抢修。 15.6.1.2 大修检修项目 15.6.1.2.1断路器传动机构检修; 15.6.1.2.2灭弧室及主触头检修; 15.6.1.2.3二次回路检查与元件测试; 15.6.1.2.4触刀、触刀座及开关座检修; 15.6.1.2.5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 15.6.2断路器检修工艺
15.6.2.1 抽屉开关的清扫(应清洁无灰)
15.6.2.1.1 用摇把摇出抽屉开关,用毛刷、净布、酒精等对断路器、控制变压器、接触器、继电器、端子插件等各相关部件进行清扫。
15.6.2.1.2 对操作机构,导轨等进行清扫,检查接线端子接线是否牢固,螺丝是否松动。 15.6.2 .2 抽屉框架及抽屉底壳的检修
摇动摇把手使其在轨道中滑动。并能使指示钟准确的指出“隔开”、“试验”“接通”位置。并在相应位置能发出啪哒声并锁住。并抽出在抽屉导轨及抽屉底壳上的滚轴上各涂抹一定量的润滑油,应摇进摇出无卡涩现象。 15.6.2.3 主触头的检修
15.5.2.3.1 将抽屉完全摇出,并将抽屉平放置于指定的检修区域的清洁地面上。 15.6.2.3.2 将抽屉的尾部朝前,检查主触头清洁主触头并涂抹润滑油,主触头表面光滑无烧蚀现象。
15.6.2.3.3 检查柜内的静触头,用手扳动看有无松动。是否光滑,有无烧蚀现象,如有应用净布酒精擦洗并涂抹润滑油,若损坏严重则将其更换,应弹性良好且全无松动,表面光滑无烧蚀。
15.6.2.4 操作机构的检修
将抽屉在抽出位置摇入后应能可靠的靠胶木手柄控制其在“断开”、“隔离”、“接通”位置。旋转且有一定的力度感,并能带动断路器合闸、分闸。如不顺滑则更换、调整操作机构。 15.6.2.5 控制回路及空气断路器的检修
15.6.2.5.1 检看二次回路,二次回路导线应无老化,过热现象。否则应更换。检查二次回路导电压回路线径不小于1.5mm2,电流回路线径不小于2.5mm2,导线固定夹间距不大于200mm,弯曲半径不小于导线直径的3倍,否则应更换导线,调整弯曲度。
15.6.2.5.2 检查接触器,热继电器及时间继电器,控制变等应与回路相匹配且与各自的铭牌应相符合,并能达到各自铭牌的要求。否则更换,接触器在低于75%额定电压时能自动跳闸,热继电器也应能可靠动作。应使其清洁无灰,接触良好,动作返回值符合要求。 15.6.2.5.3 检查柜门上所有的电流表,电压表是否完好,否则应补齐或更换。
15.6.2.5.4 抽屉内如有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的则要进行检查,如损坏则更换。 15.6.2.5.5 空气断路器的检修,将连杆从把手中抽出并扳动空气断路器,应能可靠合闸、分闸,并看其是否完好,是否和铭牌相符合及是否能达到铭牌所示要求,并看和主回路是否相符合。否则更换断路器。
15.6.2.6 检查开关抽屉及柜体面板上的各指示灯,按钮操作是否均动作准确、可靠,灯是否按指示亮。 15.6.2.7 检修试验
15.6.2.7.1 用1000V摇表测开关相与相,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均应≥0.5MΩ。 15.6.2.7.2 将无按钮抽屉置于试验位置,红灯亮打至抽出位置灭,反覆3~5次。 15.6.2.7.3 将有按钮抽屉置于试验位置,按动红色按钮,接触器合闸,有明显合闸“啪哒”声,按动绿色按钮接触器分闸,且有较弱的分闸声,反覆3~5次。应能正常分、合闸且无杂音,分、合闸指示正确。
15.6.2.8 试验完毕,交由验收人员检查合格后,及时清理现场,并移交运行部门。
16 电动机 16.1 总则
发电厂的生产设备,绝大多数的转动机械(如风机、水泵等)是靠电动机拖动的。电动机长期运行后,由于外界环境,尤其是电厂锅炉房、输煤间的灰尘、油垢、水汽等的侵入,致使电动机静子通风槽及端部线圈中积聚许多油垢、灰尘等,易引起电机发热。此外,机械部分卡涩、轴承损坏都可能引起电机发热或烧损。因此,为了保证电厂的安全生产,必须对电动机进行定期清扫检查及检修,消除电机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缺陷,防止发生事故。 16.2 电动机大小修周期及标准检修项目 16.2.1 检修周期
16.2.1.1 机、炉直属辅助设备电动机的检修周期一般与本机、炉的大小修周期相同。 16.2.1.2 外围设备电动机的检修周期应根据电动机的运行状态和部件的磨损、腐蚀、绝缘老化程度以及运行之环境等确定。一般大修周期应为2—3年,小修为6—12个月。 16.2.2 检修标准项目
16.2.2.1 电动机大修项目 a) 电动机的分解 b) 电动机定转子的检修 c) 电动机冷却器清扫、检查
d) 电动机回装 e) 试运行
16.2.2.2 电动机小修项目
a) 检查、清扫电动机引出线、瓷瓶。
b) 检查电动机轴承,并加油。 c) 电动机电气试验。 16.3 电动机大修 16.3.1 大修前的准备工作
16.3.1.1 电动机检修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以保障检修工期,一般应按下列内容进行准备。
a) 检修工作开始前一个月,应准备好检修所需的材料、备品、配件、工具及专用工具。 b) 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安全规程,定出工作安全措施。
c) 结合平时设备存在的缺陷和实际情况,制定检修计划和措施,保证按计划进行检修。 d) 检修项目确定以后,对各专责人员做好具体分工和部署,使检修人员心中有数。 e) 大修前,还应安排好拆开后配件的放置地点,并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16.3.1.2 电动机检修前,工作负责人应向检修人员交代工作票的安全、技术措施及现场工作注意事项,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 16.3.2 分解电动机各联接部分
16.3.2.1 拆电动机引线,做好标记,并记录。(拆接电动机引线应指定专人)
16.3.2.2 松开电动机地脚螺丝及接地线螺丝。大型电动机的地脚螺丝应用敲击扳手和大锤松开。
16.3.2.3 解靠背轮。大型电动机应选择与靠背轮螺丝相符的扳手松开靠背轮螺丝,并用螺栓拉开两靠背轮间的止口。
16.3.2.4 将电动机吊至检修位置,且放置稳固并与天车钢梁平行。 16.3.3 电动机解体
16.3.3.1 吊下冷却器,放置在不防碍检修的位置。
16.3.3.2 取下靠背轮。根据靠背轮尺寸的大小以及厚度及配合情况,用火焊在靠背轮周围迅速而均匀的加热,当达到一定温度后(一般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90—240℃之间)用拔轮器迅速将靠背轮取下。
16.3.3.3 拆下电动机风扇罩或风箱,并取下风扇。
a) 铸铝风扇应用改锥轻轻将风扇撬下。
b) 塑料风扇应先用开水烫一下,然后用改锥轻轻撬下。 c) 大型电动机风扇应用拔轮器取下。 16.3.3.4 拆下电动机两侧挡油环及轴承外盖。 16.3.3.5 取电动机两侧端盖。
a) 拆前应将两侧端盖做记号。 b) 拆时应用千斤顶将转子顶起。 c) 拆端盖螺丝。
d) 用天车将端盖吊住,用顶丝将端盖顶出止口后用撬棍撬出端盖。 e) 松开千斤顶取出端盖,并放置在指定位置。 16.3.4 电动机抽转子
16.3.4.1 小型电动机用两手慢慢将转子从静子膛内取出。注意取转子时,不要碰伤静子端部线圈。
16.3.4.2 大型电动机抽转子前,应先准备好加长轴、钢丝绳、吊环、手拉葫芦、天车把线及枕木。
16.3.4.3 先用破布包好要穿加长轴的一端后,穿入加长轴。
16.3.4.4 将钢丝绳扣住加长轴和转子另一端,用天车将两根钢丝绳吊住,利用两个手拉葫芦找正转子后,将转子缓慢抽出。
16.3.4.5 当转子抽到电机外时,用另一根钢丝绳将转子兜住,并用手拉葫芦找好中心。取下加长轴。将转子缓慢抽出电机。
16.3.4.6 将转子吊至检修位,转子下应垫枕木,并用木块支住转子,以防转子滚动。 16.3.4.7 取下轴承。
a) 小型电动机的轴承应用三爪拔轮器取下。对于较紧的轴承应用喷灯加热后取出。
b) 大型电动机的轴承,取前应用破布擦干净轴承及内端盖的黄油,用火焊迅速而均匀
地烤轴承内套的外缘,(应尽量不要烤轴)烤好后,用其内端盖将轴承磕下(磕时要注意不要砸脚。
16.3.5 定、转子检修和试验 16.3.5.1 定子检修 16.3.5.1.1 定子绝缘
16.3.5.1.1.1 检修前应对定子进行吹灰清扫。清洁工作是与检查互相一致的也是为了检查而清洁;而清洁工作所要达到的某种状态的本身,则是检查的对象。例如在绕组、铁心表面、通风孔等处贴附灰尘,会造成电动机因散热不良引起过热。对于小型电动机,内部是比较干净,只要用干棉布仔细擦净。如果定子端部被轴承漏出的润滑剂粘污,清扫时可使用电机清洗液,也可用汽油或无水乙醇擦净。对于大中型电动机,应使用气体喷枪和电机清洗液清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