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b、对于多用户来说,CHR可以跟踪到在一段时间内小区内QCI分布情况,以及该用户的QCI等级,可以计算得到该用户在某段时间内理论上被调度的概率(调度次数*RB总数)。如果该用户调度次数*RB总数小于理论?10%,认为异常,需要定位。eNB侧观察小区分配RB数方法:通过M2000信令跟踪管理-小区性能监测-RB使用情况监控当前的RB利用率,下行分集调度分配的RB数+下行频选调度分配的RB数+下行HARQ重传分配的RB数之和,是否接近于每个TTI该下行带宽所能支持的RB数。如果RB利用率不足98%,则认为异常,需要定位。
(3)如果DL Grant和RB数都是调度充足的场景下,判断IBLER是否收敛到目标值。目前下行的IBLER目标值一般为10%,即5%~15%即认为IBLER收敛。
(4)如果IBLER收敛,可判断是否使用了双码字,可通过M2000信令跟踪管理-用户性能监测-信道质量查看UE上报的Rank值和调度的CQI。
(5)上述OK,需要定位
a、 UE,需要记录Probe,主要关注字段如下,表3-1基本定位需要,表3-2深入定位需要(部分路测终端,有些字段不上报):
表3-1基本定位需要
MAC THP DL(Mbps) SFBC Count DL Grant CODE0 IBLER PMI0 Count AVG SINR(dB) OL-MCW Count DL Code0RB CODE1 IBLER PMI1 Count RANK1 SINR(dB) RANK2 SINR1(dB) RANK2 SINR2(dB) CL-MCW Count RxChCorFactor PMI2 Count 表3-2深入定位需要
DL WideBand DL SubBand DL SubBand DL SubBand CQI Sub0 Sub1 Sub2 DL SubBand Sub3 DL SubBand Sub10 DL SubBand Sub4 DL SubBand Sub11 DL SubBand Sub5 DL SubBand Sub12 CL-Rank1 Count TxChCorFactor PMI3 Count DL SubBand DL SubBand DL SubBand DL SubBand Sub6 Sub7 Sub8 Sub9
13
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第4章LTE网络工程优化测量指标及常见问题汇总
4.1 测试指标
(1)下行吞吐量:下行吞吐量=下载应用层总数据量/总下载时间。 (2)上行吞吐量:上行吞吐量=上载应用层总数据量/总下载时间。
(3)下行边缘速率:统计业务下载时间内,用户下行吞吐量 CDF (累计概率分布) 5%对应的值。
(4)上行边缘速率:统计业务上载时间内,用户上行吞吐量 CDF (累计概率分布) 5%对应的值。
(5)RSRP:是测量频带内的携带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的资源单元的线性平均功率,是衡量 LTE 无线网络覆盖率的重要指标。RSRP 是一个表示接收信号强度的绝对值,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移动台距离基站的远近,因此该值可以用来度量小区覆盖范围大小。
(6)RS-SINR:表示是有用信号相对干扰+底噪的比值,对于测量覆盖的情况下,表示为导频的 SINR,反映了用户信道环境,和用户速率存在一定相关性,RS-SINR 值越高,传输效率越高。
(7)覆盖率:覆盖率=(RSRP≥R& RS-SINR≥S)的采样点数/采样点总数×100%,其中,R 和 S 是 RSRP 和 RS-SINR 在计算中的阈值,该公式表示如果某一采样点接收信号功率超过某一门限,同时信号质量超过某一门限则表示该采样点被覆盖,计算被覆盖的采样点和总采样点的百分比,表示区域的覆盖率。连接建立成功率: 连接建立成功率=成功完成连接建立次数/终端发起分组数据连接建立请求总次数×100%。连接建立过程包括了终端的随机接入、 RRC 连接的建立、 DRB 建立三个过程,连接建立成功率包含了这三个过程的成功率。
(8)连接建立时延:连接建立时延=终端发出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的时间至终端发出第一条 RACH preamble 的时间间隔。
(9)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率= (eNB 内切换成功次数+ X2 切换成功次数+ S1 切换出成功次数)/(eNB 内切换请求次数+ X2 切换尝试次数+ S1 切换出尝试次数)×100%。其中,eNB 内切换请求为 E-NodeB 发出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Handover Command,eNB 内切换成功为接收到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Handover Comfirm。X2 切换尝试为源 eNB 向目标 eNB 发送 Handover Required 消息, X2 切换成功为源 eNB 收到目标 eNB 发送 X2: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Handover Comfirm 消息。S1 切换尝试为源 eNB 向 MME 发送 S1: Handover Required 消息,S1 切换成功为源 eNB 收到 MME 发送的 RRC Connection
14
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Handover Comfirm 消息。
(10)掉线率:掉线率=掉线次数/成功完成连接建立次数×100%。其中,当空口 RRC 连接释放视作掉线。当 RRC IDLE 状态的终端通过“随机接入-RRC 连接建立-DRB 建立” 空口过程完成与无线网的连接并开始上、下行数据传送,视作成功完成连接建立。
(11)主叫控制面时延:UE 开始“RANDOM ACCESS PREAMBLE”调度,到 UE 发起“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的时间间隔。
(12)被叫控制面板时延: eNB 发出“ Paging ”消息,到 eNB 收到“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的时间间隔;用户 ping 包时延:向连接 P-GW 的服务器进行 Ping 测试所得到的 RTT 时间。
(13)切换控制面时延:E-NodeB 发出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Handover Command 到接收到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Handover Comfirm 之间的时间差。
(14)切换业务面时延:UE 最后一个从源小区接收到 PDU 到第一个从目标小区接收到 PDU 的时间差。
4.2 单小区性能测试部分内容
4.2.1 单小区性能测试
(1)单用户多点吞吐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 (2)单用户峰值吞吐量; (3)单用户 Ping包时延;
(4)主叫控制面时延和被叫控制面时延。 4.2.2 全网覆盖测试
(1)RSRP; (2)RS-SINR; (3)下行边缘速率; (4)上行边缘速率。 4.2.3 网络质量测试
(1)连接建立成功率与连接建立时延测试; (2)掉线率测试;
(3)切换成功率和切换时延测试; (4)用户平均吞吐量测试。
15
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4.3 测试标准和方法
4.3.1 空口参数查看
测试空口重点关注指标:RSRP、SINR、TM、RI、流数、PDCCH DL 、PDSCH RB number、MCS、IBLER、通道的平衡。 4.3.2 网络性能指标
表4-1 网络性能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单用户多点吞吐 量和小区平均吞单小区性能 控制面时延 全网覆盖指标(仅对FDD做) 单户峰值吞吐量 单用户Pin包时延 吐量 指标取值 TDD:单用户多点吞吐量: 下行吞吐量:好点≥60Mbps,中点≥20Mbps ,远点≥1Mbps 上行吞吐量:近点≥9Mbps,中点≥4Mbps ,远点≥512kbps 小区平均吞吐量:下行≥20Mbps 、上行≥5Mbps TDD:上行≥10Mbps; 下行≥80Mbps 32byte 小包:平均时延小于 30ms,成功率≥95% 1500byte 大包:平均时延小于 40ms,成功率≥95% 最大主叫控制面时延<100 ms ,最大被叫控制面时延<100ms 密集城区:应满足 RSRP≥-105dBm 且 RS-SINR≥-3dB 的概率≥95%;下行速率≥10Mbps且上行速率≥512kbps的概率≥95%; 一般城区:应满足RSRP≥ -105dBm且RS-SINR≥-3dB的概率≥90%;下行速率≥10Mbps,上行速率≥512kbps的概率≥90%; 网络质 量指标(仅对FDD做) 连接建立成功率与主叫控制面时延 掉线率 切换成功率 切换时延 掉线率≤4% 切换成功率≥95 % 切换控制面平均时延<100ms 切换业务面平均时延<50ms 用户吞吐量优良比 上行吞吐量≥5Mbps的优良比≥70% 下行吞吐量≥12Mbps的优良比≥70% 用户连接建立成功率≥95% 用户连接建立平均时延<80ms 4.4 吞吐率问题空口侧定位方法
端到端的排查思路在定位吞吐率问题时候首先要建立端到端的整体性排查意识。当然,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