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下笼前应按规定加设钢筋保护层,确保保护层厚度符合规定。保护层允许偏差对于水下砼桩为±20mm。
⑤下笼后,笼顶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不大于20mm。
⑥下笼后钢筋笼应予以固定。如需吊筋,其吊筋长度和强度应经过计算确定。
⑦下笼时必须将孔桩连接部位的积水、泥渣、杂质、浮浆清理。 ⑧吊放时,必须缓慢下放,严禁破坏孔桩内的砼护壁层。
a、钢筋骨架用汽车吊起吊。钢筋骨架在下放时应注意防止碰撞孔壁,如放入困难,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下放。下放钢筋笼时要对钢筋笼定位,在钢筋笼最上端设四根定位筋,根据挖孔桩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计算确定固定钢筋的长度,将固定钢筋焊接在井口支撑型钢上,型钢两端支撑在孔口护圈上的枕木支墩上,以保证钢筋笼的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平面位置固定时,在顶部箍筋上拉设“十”字交叉线绳交出钢筋笼的中心,将钢筋笼下放至设计标高后,根据桩孔中心的护桩拉设“十”字交叉线绳交出桩位中心,悬吊垂球调整钢筋笼的位置和桩位中心重合,并将定位吊筋点悬挂于横担在孔口的两根工字钢上并与工字钢进行焊接,防止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定位吊筋碰撞变位。
b、钢筋笼在运输和安装时,为保证骨架起吊时不变形,设骨架内部加设支撑,加强其刚度,必要时加设钢脚手杆件在进行加强,并在笼中加进箍筋处加设“△”形钢筋撑,支撑钢筋在钢筋笼安放在孔内过程中拆除,以便重复使用。起吊点应设在加强箍筋上且位于钢筋笼顶部的三分之一处,起吊过程应缓慢进行。为加强其刚度,用两吊点。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之一间。起吊前应在骨架内部临时帮扎两
9
根木杆以加强其刚度。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骨架稍提起,在与第二吊点同时起吊。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随着第二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解除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严禁摆动碰撞孔壁。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然后,由下而上的逐个解去帮扎木杆的帮扎点及钢筋支撑。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的加强箍接近空口,可用木棍或型钢(视骨架轻重而定)等穿过加强箍筋的下方,将骨架临时支撑于孔口,将吊钩移动骨架上端,取出临时支撑,将骨架徐徐下降,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 ①主、副吊钩同时起吊
4点起吊法吊点设置示意图 ②副吊钩停,主吊钩继续上提
10
副吊钩停吊,主吊钩继续上提
③随着主吊钩不断提升,慢慢放松副吊钩各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检查骨架是否顺直。
④钢筋笼吊装入孔
副吊钩放松,主吊钩上提,骨架垂直地面 主吊钩垂直吊骨架入孔 C、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在焊接定位。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护桩找出桩位中心,钢筋笼定位时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然后在定位钢筋骨架顶端的顶吊圈下面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或槽钢,在护筒两侧放两根平行的枕木(高出护筒5cm左右)并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枕木上。钢筋笼入孔后应准确、牢固定位,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10cm底面高程偏差不大于±10cm。在钢筋笼上端应均匀设置吊环或固定杆。
d、钢筋笼保护层的控制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钢筋笼定位箍筋。钢筋骨架的
11
保护层厚度可用混凝土旋转滚轴圆形垫块,在垫块预制过程中应根据钢筋笼保护层尺寸去预制。
e、以防发生浮笼现象,在灌注到混凝土与钢筋笼接触地段,适当放慢灌注速度,防止导管底口以上部分混凝土流动性变小,对钢筋笼形成较大的握裹力,带动钢筋笼上浮。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重新固定钢筋笼后在继续灌注。通过该段后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
9、导管安装
人工挖孔砼灌注采用A30cm导管,壁厚3mm,每节长2.0~5.0m,配1~2节长1.0~1.5m短管,由管端粗丝扣、法兰螺栓连接,接头处用橡胶圈密封防水,并对导管作水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保证不漏水。混凝土浇注架用型钢制作,用于支撑悬吊导管,吊挂钢筋笼,上部放置混凝土漏斗。混凝土灌注开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300~500mm的空间。 10、灌注砼 (1) 干灌注砼
当孔底及附近孔壁渗入的地下水上升速度小于6mm/min时,采用传筒灌注砼法,开始灌注砼时,孔底积水不超过50mm,灌注速度尽可能加快,使砼对孔壁的侧压力尽快大于渗水压力。砼用震动棒振捣密实。
①桩体砼要从桩底到桩顶标高一次完成。如遇停电等特殊原因,必须留施工缝时,可在砼面周围加插适量的短钢筋。在灌注新的砼前,缝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和隔离物质。
②灌注桩身砼,必须用串筒离砼面2m以内,不准在井口抛铲或倒车卸料,以免砼离析,影响砼整体强度。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