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春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5:22: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雅鲁藏布jiāng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七兄妹组成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赏戏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jiāng上建了58座铁索桥的事迹,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sè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个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交流: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这样写妙在哪里?(感受藏戏的特点和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2.回顾全文,本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

3.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sè的艺术形式。你还了解哪些有特sè的艺术形式,试着用本文学xí的表达方fǎ去描述一种你熟悉的艺术形式。

藏戏

形成 唐东杰布 为民造福特 面具 舞台 演出

独具魅力

《藏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能够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在整体把握资料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样构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积累语言。

2.体会句子的独特魅力:本文中开篇的三个反问句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又引出下文,如何让学生透过这三个句子体会出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呢?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范读相结合,再读出自豪之情。然后让学生将这三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将两种句式进行比较,体会反问的妙处。这三个句子除了具有以上优势外,它还具有引领全文的作用,好的开头让人过目不忘。

3.探究本文与《北京的春节》在表达上的异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二、成功之处

1.教学中教师既蹲下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又站起来作引领;既要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又要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潜力的目的。

2.课堂环节衔接较好,学生参与度、参与面有进步。注重了对学生的及时评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面对全体学生,使学困生也学有所得。

3.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有兴趣的环节,让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了快乐。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对知识拓展的还不够,应借此向学生多介绍一些我国不同地方的戏种、特点,从中感悟祖国文化的灿烂和魅力,没还有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评价语比较单一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以文章前面的导学思考题入手,将问题简化突破重难点。然后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并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及写作意图。

xí作

家乡的风俗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fǎ。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xí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sè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xí俗》《家乡的春节》《欢度 节》 三、xí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fǎ。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sè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sè、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x

í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sè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sè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fǎ写。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fǎ,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xí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xí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xí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fǎ,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fǎ。 六、延伸。

将你的xí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xí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xí作:家乡的风俗 抓特点 详略得当

民风民俗类作文是一种比较好写的话题作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延续传承的独特的民俗。但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因此,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课题看似好教,实则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我还是紧扣单元课文,总结详略得当的手法。然后,采用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家乡风俗的魅力,提升习作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丰富的相关资料,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我们要写有关春节风俗的文章,就要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守岁、拜年,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风俗,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春节。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们筛选素材,学生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是很多的,但是不可能全部都用到作文里,这就要让学生们写作主题进行取舍。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还是能够完成的。再就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这里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材料的详略问题。对表现主题有利的素材要详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只有材料详略得当,才能凸显文章的主旨。第二,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选择好的材料不可随意堆砌,要有统筹全文的能力,在总体构建好文章后,能够合理安排所用材料的顺序。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并没有细致化,导致有些内容理解不清,之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争取做到理解清晰,便于观察。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一般来说,小学生写记叙文会比较好,也容易写得生动形象。说明文也是比较适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要注意详略得当和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的来说,在此堂客的教学过程中有“获”也有“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春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37ib83g9l1cf865breu5a66i6tmib010xl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