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质量检验的定义和分类
质量检验是通过对产品的质量特性的观察和判断,结合测量和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活动。
质量检验具有保证、监督和预防的职能和作用。 按产品实现过程,质量检验可分为:
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成品检验也称为最终检验或出厂检验) 按检验数量,质量检验可分为:
全数检验(全检)、抽样检验(抽验)和免检。
二、检验员的定义及职责要求
a 检验员的定义:按照检验标准或检验指导书对产品的固有特性进行测量并作出符
合性判断的操作人员。
b检验员的职责要求:参与检验策划,按照标准对产品的合格与否作出判断,测
量方法正确,数据必须真实可靠,结果客观公正,信息反馈准确及时。
三、检验的工作流程
选用检验标准 抽取检验样品 准备检验工具(仪器) 实施检验 记录检验数据 标识检验状态 出具检验报告和信息反馈 Page 1/6
四、现场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 质量和质量特性
质量就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为了使满足顾客要求的质量得以实现,必须把要求转化为有指标的特性,这就是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性能:产品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功能。 可信性:可靠性、维修性和可用性。
安全性:产品在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质量而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能力。
环境适应性:产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经济性:合理的产品寿命周期费用。 质量特性可分为三类:
关键质量特性: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和产品功能丧失。 重要质量特性: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造成产品部分功能丧失。
一般质量特性: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暂不影响产品功能,但可能会引起产品功能的逐渐丧失。
2、 不合格
a 不合格:一个具体出现的不符合规范要求或其他检验标准的情况,有时也称为
缺陷。
b不合格品:不符合某一规范要求或其他检验标准的个体,有时也称为次品,一
个不合格品中至少包含一个不合格项。
c 不合格项的分类
不合格项按严重程度可分三类;严重、一般、轻微不合格
当检验发现不合格品之后,应对其先标识,再隔离,随后进行评审,最后进行处置的步骤进行处理。
处置的方式有让步(偏差使用)、返工、返修、降级、报废等方式,返工/返修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
3、控制图
用来表示一个过程特性的图象,图上标有根据那个特性收集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如一条中心线,一条或两条控制线。他有两个基本的用途:一是用来判定一个过程是否一直受统计控制;二是用来帮助过程保持受控状态。
Page 2/6
4、排列图
一种用来解决问题的简单工具,按照对成本和总变差的影响程度对各种潜在的有问
题区域或变差源进行排序。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成本(或变差)是由于少量原因造成的,所以解决问题的精力最好是优先集中在少量关键的原因上,而暂时忽视多数不重要的原因。
5、直方图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数据数。
6、因果图
一种用来解决单个或成组问题的简单工具,它用各种过程要素采用图形描述来分析
过程可能的变差源。也被称作鱼刺图(以其形状命名)或石川图、特性要因图。
7、计数型数据
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通常以不合格品或不合格的形式收集,他们通过
p、np、c和u控制图来分析。
8、计量型数据
定量的数据,可以用测量值来分析。
9、现场管理中的5W2H的内容及其含义
何时When: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何地Where:什么地方作业?为什么在那里做?其他地方做不行吗? 何人Who:哪些人做?为什么他来做?其他人做可以吗? 何物What:应该做什么?
何目的Why:为何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怎样做How:为什么要那样做?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应该有那些方法? 多少How much:有多少数量
10、5M1E
现场管理中需要控制的5M1E为: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和测量。
11、 “三按”、 “三自一控”、和 “三分析”
现场质量管理中的“三按”指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进行生产和操作;
“三自”是操作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查,自己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自己做好加工者、日期、质量状况等标记;“一控”指控制自检正确率;
“三分析”活动是指出了质量问题,有关人员要及时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质量
问题的危害性,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措施。
12、PDCA循环
PDCA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是解决质量问题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P是计划:包括制订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第二个阶段D是实施:实地去干,去落实具体对策;
Page 3/6
第三个阶段C是检查:对策实施后,评价对策的效果;
第四个阶段A是处理: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化,以后就按标准进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
它由以下八个步骤组成:
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要因分析、指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采取巩固措施、找出遗留问题。
13、8D方法
8D方法是解决质量问题的一种模式,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质量问题的整个过程当中,其过程如下。
D1:小组成立 D2:问题说明
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 D4:确定并验证根本原因 D5:选择并验证纠正措施 D6:实施纠正措施 D7:预防再发生 D8:小组祝贺
14、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系统的管理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5、质量教育
质量教育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项根本性的基础工作,也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工序,它
包括三个方面: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
16、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分为两类: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工艺及检验方法等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它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具有约束力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技术法规。
技术标准可分为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和基础标准三类。
管理标准是组织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经营活动、管
Page 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