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案例1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某新建公路,全长90公里,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宽度25米,全线
共有特大桥1座,大桥3座,中桥小桥60座,涵洞280道;互通立交9处;分离立交17处,通道181道,天桥5座,项目总投资为56亿元。
根据环评现状调查,公路沿线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也无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的稀有动植物种群。公路经过区域为乡村,无大中型企业,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村庄40个,学校4个,在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还有一乡镇医院。
问题:
1、环评报告书中应设哪些内容、专题? 1) 总论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3) 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含水、环境空
气、声环境、生态 )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同上) 6) 社会环境预测评价
7) 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 公众参与
11) 替代方案及工程选线的合理性论
证
1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说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范围,并包含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的乡镇医院;
本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预计有较显著提高(噪声级增量大于5dB),因此根据《声环境导则》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3、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1
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的范围,并包括涉及
的取土场、临时用地等,工程影响范围大于50平方公里。
工程占地 面积>=20km2或长面积2-20km2或长度50-100km 一级 二级 三级 面积<=2km2或长度<=50km 一级 三级 三级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度>=10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般区域 一级 一级 二级 2)项目为线性工程,路线部分在平原区展布,生物量、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均小于50%,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生物量大幅度减少和物种锐减。 综上,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若公路特大桥所跨为某水库,该水库为规划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评价中应提出何种措施并说明理由。 应提出公路改线避让水源地的措施。
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相关链接:
评价重点:工程分析、声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路网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水环境(路网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及路网跨河上游500m-下游1km)、声环境(路网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社会环境(40个村庄等受影响的区域) 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 声环境 保护目标 生态系统类型 拟建道路中心线200m内皂角丫30户居民,下立交口20户居民 环境空气 道路中心线200m内皂角丫30户居民,下立交口20户居民 水环境 社会环境 观山水库、金华湖、小湾河、阿哈水库 皂角丫、下立交口 环境质量标准 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功能 《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 社会稳定、和谐 2
例题应用1: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修建滑雪场项目评价时,如何设计环评? 答: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建滑雪场。
例题应用2:在某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规划了农民新村,委托你做评价。
答: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渔,所以评价不能同意其选址。
*案例2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固废安全处置中心)
项目概况:某市拟建一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其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安全
填埋场、物化处理车间、稳定/固化处理车间、公用工程及生活办公设施等。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降雨充沛。
拟选场址一:位于低山丘陵山坡及沟谷区,某村东北侧(直线距离1.8km),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园、水稻蔬菜等,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1k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选址区场地外东北侧为地势最高点,场地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沟谷,在沟谷西部有一个人工土石坝,沟谷汇水在此形成一个人工鱼塘。场地外南侧池塘为最低点,场地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入南部沟谷向南流出。选址区南侧5km处有一处森林公园,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5km处。选址区西边界(200m)外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穿过。
拟选场址二:位于某村庄北面山谷(距离该村1.5km),地表植被主要为马尾松一芒萁群落和人工种植林,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8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比较密集。选址区临近森林公园(约1km),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非饮用水)。选址区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km处,距最近变电站1km。
问题:
1.两个场址哪个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为什么?
3
由上表可知,与场址二相比:
场址一优点:破坏人工种植的果园、蔬菜,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离最近水厂取水点相对较远,对水环境影响相对小;电力设施距离比较近,距离村庄和森林公园等敏感点比较远,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和景观等影响小。
缺点:其建进场公路要长200m;村庄数目多,人口居住比较稀疏。
综合上述两个场址的优缺点,选择场址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 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1) 垃圾场选址的合理性 2) 垃圾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3) 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地理位置
图;
2) 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详细叙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裂、坍塌、地面沉
陷等不良地质构造。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作一定的现场调查;
3) 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相对高差的起伏状况,
周围的地貌类型;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