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
分数除法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在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如何推导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方法.例如:利用商不变规律进行推导;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利用逆运算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联系实际问题分析、推导等.
而教材选用的是最后一种,意在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线段图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算理.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习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归纳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所以,在第一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计算两组比较简单的算式,并且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让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然后进行练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错,教学过程一切自然流畅.
清晰地记得去年教学此内容时,下课后,一个学生问我:“老师,
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呢?”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还没有讲清楚呢?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教学,只是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相等,也就把计算法则作为一个规定硬性地塞给了孩子,而忽视了算理的教学,这种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翻阅教材,发现教材是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来明白算理,注重的算理的教学,忽视猜想、尝试、验证、归纳这种数学思想的渗透.如何让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既能让学生明白算理又让学生渗透这种数学方法呢?
经过仔细反思之后,今年我在教学此内容时,调整了我的教学过程.我在学生猜想、尝试、验证、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后,我抛出了这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时学生开始大部分围绕因为结果相等来总结.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学生进行算理的教学,大部分同学们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孩子们高兴地说分数除法的算理也恰恰证明了我们猜想是正确的.
从这节课,使我感悟到,计算教学,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计算方法和盘托出,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可是这样教学,尽管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法,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这也是课程改革理念在计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2
《分数除法》第一课时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本课时是在学习了倒数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所以学生已经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实验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有所弱化,不再要求学生讲清楚每道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改为利用除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相对来说,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以上情况,本节课把重点定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上,其中,理解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本节课时,我首先出示4/52,直奔主题.利用例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他们先说说解题设想,包括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等方式.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多种解答方法.虽然有些方法都是不恰当的,但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我感到最高兴的事.有些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然后引导然后学生说说3份或其他几份怎么算.计算:4/53.最后引导归纳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代替学生去思维.
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思考,会出现思维分散,偏离重点,
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这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最后只能自己替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计算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本课中,我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力争做到评价及时、准确.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发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分数除法》中的第三节课.本节课旨在借助图形语言,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为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个体经验,本节课做了如下几个层次的设计:
第一层次:“分一分”的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分饼活动,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整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分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图形语言,初步感知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
的倒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好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最后,通过启发性的问话:“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激发学生思考、求知、解答的愿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层次:“画一画”的活动.在第一层次分饼的基础上分线段,虽然线段图比圆形图更抽象,但学生已有分饼的经验,所以学生根据问题不难列出算式,怎样求出结果就成为这一操作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其中(1)(2)小题比较容易,学生从图上可以看出结果,关键是第三小题不容易突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弄清第(2)小题的算理,再将此方法迁移到地(3)小题.
第三层次:“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由于学生有了前面操作的基础,这部分比较大小的题目,他们不难填出答案.但关键是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发现题目中蕴含的规律.这一活动是学生对前面问题思考过程的整理,对分数除法意义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层次:实践应用活动.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化知识的过程.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4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是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