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单元 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 课型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新授 课时 第3课时 总第 课时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地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提问:(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同学们下车来到世博园,世博园纪念品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前来买纪念品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根据我们所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生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生3: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 2.汇报列式,揭示课题。 (1)指名完整叙述问题,并列出算式。 380+550= 550-380= (2)师点出课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学生汇报。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师板书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二、互动新授 1.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出380+550的得数呢? (2)计算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组织学生汇报: 生1:用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生2: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表扬:同学们能想到两种这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真是太棒了!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 修改调整 将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但是老师还有疑问:为什么得数的百位上不是8呢? (因为十位上的8+5=13,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应该就是3+5+1=9,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380+550,算出38+55后要记得在末尾写上0……) (5)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么谁能说说在计算中有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的?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 2.探究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550-380= (2)提问: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试算。 ②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 ③全班反馈: 生1: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 生2:550可以看成55个十,380可以看成38个十,55个十减去38个十就剩下17个十,也就是170。 生3:用竖式计算。(让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让用笔算方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适当引导:十位上的5不够减,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当十,所以百位上是4减3。) (4)请全班学生动笔算一算,交流笔算需注意的问题。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上退1,本位加十再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小组合作,每人算两道题,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做完后小组内互相订正。看哪个小组做得最认真。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题。 (1)第1题: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2题:先让学生找出要求的问题。接着说一说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后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解题的思路。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课题 单元 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 课型 加、减法的估算 新授 课时 第4课时 总第 课时 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清明节”到了,学校要安排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学校组织全校1~6年级学生到巨幕影院观看电影。你们认为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二、互动新授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 学生回答: (1)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 (2)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图尽可能多地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课件出示): 一到六年级一共来了多少人?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作出引导和肯定。 2.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估算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先求出什么? 修改调整 (需要利用“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 (2)那么“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个问题你将如何解答呢?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①学生思考。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 ③全班交流反馈: 方法一:221+239≈400(人) 方法二:221+239≈450(人)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估算过程,说说哪种估算的方法合理。 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各自的理由。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因此方法一的估算不合理。 生2: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坐不下。因此方法二的估算合理。 师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非整十、整百的数看作与它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5页最下面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估算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思考求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小组内互相说说所给数的近似数,并完成习题。 3.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6~8题。 (1)学生独立思考,试做在答题纸上。 (2)小组交流,讨论估算方法。 (3)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