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单元 第二单元 课型 整理和复习 复习 课时 第5课时 总第 课时 1.通过具体练习,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目标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组内交流、整理知识。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细致地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 1.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 2.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汇报小组整理的结果。 二、互动新授 1.尝试归纳总结。 说一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要注意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反馈与补充。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4)讨论、汇报: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男生计算上面一行,女生计算下面一行。 (2)班内汇报并谈谈是怎样计算的。 (3)教师小结: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可以联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用竖式进行计算时,一定 修改调整 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法,别忘了加进上来的数。 4.出示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解答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题。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2题。 3.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班内汇报、交流。 (3)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课题 单元 第三单元 课型 毫米的认识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1.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2.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 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估一估: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测测你们的眼力,请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对猜对的学生给予鼓励。 2.做一做: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那么,你们能用手势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比划长度,教师适时指导。 3.(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1页的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1)引导学生拿出数学课本,对其长、宽、厚进行估测。 (2)教师指名汇报自己估测的方法。 4.质疑:那么,究竟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直尺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互动新授 1.动手测量,认识毫米。 提问:我们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时候,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 (把尺子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1)在小组内先独自测量。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对测量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一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如:数学课本长:26厘米。 宽:不到19厘米,差4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比1厘米少4个小格。 (3)质疑:测量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修改调整 (测量的结果都不是整厘米。) (4)小结: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的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板书:毫米的认识) 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 生1: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外,还有许多的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生2:0~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 生3:每个厘米都被平均分成了10小份。 …… (3)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多媒体课件演示: 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板书:1厘米=10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1)量一量: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1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做一做: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3)说一说:①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硬币、直尺、校通讯卡、学生出入证……) ②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多媒体演示:自动笔、碳素笔的标志0.5mm,0.7mm;天气预报,今日的降水量达到了175mm……) ③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是26厘米,宽是18厘米6毫米,厚6毫米。)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内汇报、订正。 (4)猜一猜:我们手中直尺的厚度是几毫米?(1毫米) 同桌验证猜测结果是否准确。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观察题中的插图,再填空,指名回答。 教师强调:先把够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数一数是多少厘米,填上单位是厘米的空;然后把不够1厘米的数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毫米,再填上单位是毫米的空。 2.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2题。 (1)让学生独立量一量并填空。 (2)集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