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青春和梦想
———关于“蜗居、蚁居现象”研究的实践报告
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关于“蜗居、蚁居现象”研究的调查调查 时间:2011年2月13日 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加之过高的房价等原因,中国大学生蜗居、蚁居现象越来越显著。此时探讨大学生蜗居、蚁居现象有其现实意义,本调查报告将从大学生蜗居现状及原因分析,探讨当代大学生走出蜗居困境的途径。
一、大学生蜗居、蚁居现状分析
随着电视剧《蜗居》的播出,蜗居这个词快速得到民众的认同,而现代城市白领的居住问题也再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重大事件。与此同时,大学生由于就业困难,工作无着却又不甘心回到并不精彩的家乡而群体性的寄居在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形成了大片的“高学历,低工资”的居住群,有人称之为“蚁居”现象。蜗居和蚁居这两个词都是以“居”为中心词,而形容以怎样的方式居住,一个是像蜗牛一样,一个是像蚂蚁一样,从字面上,我们就能感受到强烈的狭小、压抑的感觉。曾几何时,一向被大众倾慕的优质生活代名词的白领和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却要像蜗牛和蚂蚁一样卷缩着辛苦的生活。当我们被以“农民工、下岗职工、流动人口、校漂族”为主题的各式媒体报道所吸引的时候,却忘了这一群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
体”,他们被埋没在各种字眼之下,也很少出现在学者、新闻记者的视野之中。
“这是一个被漠视和淡忘的群体!这是一个少有人关注和同情的群体!”北京大学博士后廉思和他的助手们历经三年调查,在北京唐家岭——北京海淀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看到了和他同属于80后的年轻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他们令人担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处安放的青春和梦想。根据我们对份、有效问卷的统计,“蚁族”群体的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以毕业5年内的大学毕业生为主,税前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2500元。同时,“蚁族”的基本生活消费相对较低,每月的房租平均为377元,饭费为529元,月均花费总计1676元。多数被调查者都处于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的状态。就工作单位来讲,“蚁族”大部分成员(89%)任职于私、民营企业;其中有16.5%的群体成员的工作单位性质为个体经营。有32.3%的调查对象并没有与工作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36.4%没有“三险”的保障。搬出城中村是“蚁族”共同的梦想。
二.大学生蜗居、蚁居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蚁族\过度追求大城市的置业观
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就面临着\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抉择,有些大学生天想呆在繁华的\大城市\,并且意愿很强烈,认为\大城市\就有大的空间,\小城市\就是小空间;在人才济济的大城市里谋得一个职位等同于成功的标志。同时,大城市里各种良好的社会资源,丰富多彩的生活,更多的机会,吸引着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 (二)、中国的教育情况
从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以来,以前在国人眼中的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变得越来越多,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的高校入取率已达到80%左右,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而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超过了600万。在大规模的高校扩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带来的知识与文明,使国民素质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失衡,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在一些相对艰苦、基层的环境下发展,而现实中大城市又很难吸收掉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就业群体,这就造成了大批大学生的毕业后即无业,或是由于对自己定位的不准确,不能忍受相对低端和艰苦的工作环境而不断失业和择业的状况,也就出现了大批大学生的“蚁居”现象。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各项政策帮助大学生完成就业,但现实中仍有很多的大学生们仍然抱着“天之骄子”的幻想,不愿去做一些基础性的服务性的工作,而在西方,从事司机、收银员这样的服务性工作的大学生占比很大,他们的择业观很实际也很积极,首先要能养活自己,然后再谋取更高的发展。而中国的大学生们,虽然不再是百里挑一的翘楚,但仍有很多大学生双眼只看到自己的所谓优秀,而不去适应社会,有好的我就去,而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宁愿待业,造成了大批的人才资源的浪费和一定的潜在的社会不安因素。虽然有大的社会环境如金融危机、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但只要大学生们改变自己的想法、摆正位置、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能认同扎根于基层和欠发达的地方,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压力就会得到实质性的缓解。
三.大学生走出蜗居困境的对策
本身,蜗居、蚁居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年轻的时候你当然是两手空空,你来到社会上是来打拼来了,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中,都不会有人给一个没有做出个任何贡献的年轻人一大笔财富,如果是那样,社会一定出了问题,就像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前那样:一个新移民,还没找到工作,就有贷款机构贷款给他买房,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何况中国还没有美国那种可以随意印刷钞票的权利,在中国就更不可能发生飞来横财的美事。 (一)、正常心态面对蜗居和蚁居现象
蜗居和蚁居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蜗居和蚁居的是不是那些抱着理想到社会上奋斗的年轻人,关键还在于,他们奋斗的结果既会改变社会,他们自己也会在奋斗的过程中为社会所改变,从而改变选择。逃离北上广难道不是一种合理的选择?难道非要创造条件让所有的人都待在富足城市才是仁政?只要我们的年轻人他们内心抱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而且确实有获得美好生活的希望,蜗居和蚁居又是什么问题呢?富足城市又是什么问题呢?那种中国古代相忘于江湖的豪气哪里去了呢?即便是真正的蜗居,难道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锻炼和必要的折磨吗?也许,现在的年轻人中独生子女太多,得到的社会和家长的关切过多,于是,年轻人蜗居成了某种程度的问题了,如果真正了解一下这些年轻人的家长们,有几个人年轻的时候没有蜗居过?有几个是在30岁就得到了一套舒适的居室的?恐怕不多吧? (二)、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允许企业接纳大学生时得到补贴等。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同时政府和主管部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