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与盲从;②敢问大学精神在何方?③求真,但不必刻意模仿。
论证示例
例1 真诚之心自动人
真诚是律己的准则,也是对人的态度。古语有云:“诚能动人,至诚可以感天。”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与他素昧平生的刘备却以真诚之心,屈尊降贵并克服重重险阻而“三顾茅庐”,这才有了深受感动的诸葛亮为刘备“隆中定计三分天下,匡扶蜀汉六出祁山”,才有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古语又云:“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讲的便是对他人贵在真诚。当华中科大校长以真诚开启7 000多学生的“记忆”,当他对学生的拳拳之心自然流露,学生怎能不亲切地称之为“根叔”,怎能不为之动容,为之呐喊。可见真诚拉近的是心的距离,启动的是人心深处的良善之根,如果每个人都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以真诚报真诚,社会道德文明之花自然能越开越艳。 例2 官话与人话
当官就要讲“官话”,这是当官的基本功。“官话”正误的标准既然是既定的,说来说去就成了没有个性的套话,令人生厌的废话和搪塞人的空话。这两年,人们忽然惊讶地发现“官话”越来越不似人话,简直能“雷”死人。不知这些官员为何蜕变得如此狂妄粗野甚至没心没肺,比如有的官员对老百姓说“你们这些人算个屁!”有的官员对记者说“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等等。令人愤慨之余,真想回骂这些人是“狗官”,在“放狗屁”。当官的就不会讲人话了吗?非也,华中科大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人情味十足,其语皆出肺腑,没有一句官话,有的只是真诚,有的只是对学生深深的爱。两相比较,高下立判。“官”字有两张口,除了平时讲顺了的官话,也希望能多讲讲人话。但如果只是故作亲民姿态的“虚伪话”,或者嚣张跋扈能吓死人的“放肆话”,即使不是套话、废话、空话,也是不听也罢。 例3 效仿与盲从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赵国邯郸人走路姿势的优雅,生搬硬套,亦步亦趋,虽然跋山涉水前去,废寝忘食地学,但还是手足无措,结果忘掉了自己走路的样子,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华中科大校长“根叔”以一篇个性化的演讲而走红,受尽人们爱戴,受“根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放弃固定的讲话套路而代之以灵活生动的
个性语言,反响强烈。然而效仿“根叔”不应只是语言形式,更应学会流露本色的真诚,如果只是在彼此效仿中学会了巧言嬗变,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投机取巧,或者挤在别人的轨道之中蹒跚前行,也是迷失了自己真正人生的本色。当所有人都选择同一种服饰,说话都选择同一种腔调,走路都选择同一种步态,结果只会徒增笑料而已。
刘伟: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素材快线
2010年8月8日,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一个失去双臂的小伙子用双脚在钢琴上弹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在场观众无不震惊。
他就是刘伟,一个普通的北京男孩。10岁时因为意外触电而失去了双臂,但他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展开了另外一段人生:他开始学习游泳,后来因为生病无法做剧烈运动,只好放弃了这个爱好。19岁时,他开始学习用双脚弹钢琴,“我就是自己喜欢,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没有人强迫过我。”凭借超人的毅力和悟性,那段时间,刘伟每天练琴7小时,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
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她说自己看到了真正的达人:“真正的达人是用生命展示才华的人。”
面对评委的盛赞和观众如雷的掌声,刘伟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多向运用
怀着对钢琴的爱好和对生命的热爱,刘伟一路走来,成了真正的达人。
一、从生命意义的角度,适用论题:①用生命展示才华,用生命创造精彩;②活,就要活得精彩;③残缺也可以美丽地绽放;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⑤真正的达人用生命展现才华;⑥没有任何人可以看轻你,除非你自己。
二、从生命过程的角度,适用论题:①苦难铸造精彩;②总有一条路适合你;③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④不幸是砥砺意志的磨刀石;⑤对生命负责,对自己负责。
三、从成功的角度,适用论题:①毅力,让生活精彩;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③自信者强,自强者胜;④为自己点一盏信念之灯;⑤用坚定回答苦难;⑥只要功夫深,无臂也能弹钢琴;⑦坚持自己的梦想,它就会开花;⑧意志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⑨不要轻易说不;⑩兴趣造就奇迹。 四、从其他角度,适用论题: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②上帝关上了你的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
窗;③上限就是给人突破的。 论证示例
例1 残缺也可以美丽地绽放
蝴蝶是由小小的蛹结茧磨砺蜕变而成的,但是,如果这只蛹是残缺的呢? 刘伟,一个普通的北京男孩,命运残酷地折断了他的“双翼”,但他却凭着自己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钢琴之梦。站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在观众仍震撼于他那灵动的双脚给他们带来的钢琴盛宴时,他只说了一句:“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他的一句话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是的,他是在用尽一切努力精彩地活着。其他的人,甚至是健康的人在放弃自己的时候,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只为在这神州大地向世人证明:“残缺也可以美丽地绽放!”
当我们看到残奥会上运动员独臂驰骋于游泳池时,当我们看到玛丽用自己残缺的身体舞出动人心弦的舞蹈时,当我们看到海伦·凯勒用自己的手给世人留下宝贵的财富时……我们明白了:残缺也可以创造极致的美丽。 例2 坚持自己的梦想,它就会开花
梦想是夜幕下的高月,寂寞地上扬,却照耀着夜行者的前方。但是,生活是残酷的,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但总有人不相信残酷,即使命运给他的只有两只空空的袖管,即使命运给他的只是一袭爬满蚤子的旗袍,他,刘伟,却用音乐温暖世界。 每当想到刘伟的那句话:“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我总忘不了他脸上坚毅的表情。那是一种由于内心的坚定不屈波涛汹涌地对梦想的热情,由于一个追梦人勇敢走出对未来迷惘的困境而散发出的一种高贵而决绝的信念,一种不顾一切的“危险”的气息,他让那些懦弱无力的人更加怯懦,却鼓舞着一个个有梦的人勇敢向前。相信梦想的力量,犹如相信太阳终将冲破黑暗,暴风雨中怒吼的海燕终将搏击出自己的精彩那样,才能使自己高高地凌驾于自己的命运之上,像王者那样傲视苦难。
例3 上帝关上了你的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是公平的,如果他关上了你的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我一直在想,这一句话,是不是为刘伟准备的。失去双臂,于刘伟和他的家人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如果没有失去双臂,刘伟也许会成为游泳健将,也可能成为有名的足球运动员,或者是其他行业的佼佼者。可是残忍的上帝狠狠地关上了刘伟通向健全大道的门,却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
成就了这个震惊世界的无臂钢琴演奏者。 刘伟创下了多少“匪夷所思”,我并不清楚,但我知道,这一扇关上的大门,没有挡住射进他生命的阳光。
教授微博发起解救乞讨儿童行动
素材快线
由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官方微博于1月25日正式建立,立刻引起全国网友的关注和支持。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踪的父母能借此信息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微博开通才5天就已有1万余人关注,300多条乞讨儿童信息发布其上。而到了第13天,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就吸引5.5万多粉丝,发布乞讨儿童信息800多条。2月6日,随着传统媒体的介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被更多粉丝所熟知。微博粉丝呈现爆发性增长,仅仅过去5天,目前该微博就吸引20多万名网民关注,网友随手街拍乞讨儿童照片已近3 000张。
整个微博打拐和微博街拍活动在2月8日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网民彭高峰经过1 000多天的苦苦寻找,终于通过微博打拐行动,在江苏邳州市找到了自己被抱走的儿子。这个突破性的事件,使微博打拐和微博街拍活动获得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就在同一天,随着传统媒体的热烈反应,全国政协委员韩红也在微博中表态,将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议案。而各地公安微博也在传统媒体报道后,纷纷表态支持该项活动。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截至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5名,目前已经被顺利解救。 多向运用
这则材料的独特性在于网络微博开发出“新功能”,其新闻价值在于将微博的“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的个人信息广播平台转变成为普通大众、为遭遇亲人离散之不幸的家庭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众信息发布平台。 一、从教授建立“打击拐卖儿童”微博的角度,适用论题:①知识精英的社会价值(最佳角度);②专家教授与乞讨儿童;③社会研究的关注点;④走出象牙塔;⑤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二、从教授微博打拐引起全国网友关注的角度,适用论题:①社会精英的影响力(最佳角度);②榜样的力量;③社会正义事业需要领头人;④正义的力量;⑤公益事业需要公众参与;⑥强化公民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三、从事件社会效应的角度,适用论题:①“微博打拐”与法治精神(最佳角度);②政民一心,黄土成金;③公共安
全需要公众参与;④关注底层民众生活,建设和谐社会;⑤救救孩子。
【失误论题】①微博的新功能;②令人敬仰的教授;③打拐的新手段等。(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发起”,核心意义在于运用当前具有普遍影响力的现代信息交流手段发动群众参与关注底层儿童。类似这三项论题的角度,均偏离了材料的核心意义) 论证示例
例1 知识精英的社会价值
中国知识分子具有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被誉为“社会的良心”——这正是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的价值所在。他们的思想言行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公众关怀,具有强烈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忧患意识。从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难”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从史可法的“以颈血殉国”到谭嗣同的“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莫不彰显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的民生忧患情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开设“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正是承传中国知识分子优良传统,关注底层民众疾苦的体现。
当今中国,当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被蛊惑而热衷成为集团利益的代言人的时候,于建嵘教授这一行为无疑是对知识精英社会价值的正面诠释,从而成为当代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 例2 社会精英的名人效应 “名人也是人”,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名人名言”。不错,名人也是人,但这个“人”前面的“名”字是不可以随意省略的。因为这个“名”人是区别于“众人”的标志。强调“名人也是人”的本意可能是希望做了“名人”后既能获得普通人所不能获得的“名利”,又不愿意承担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公众的正面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开设“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关注,同时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这正是“名人”发挥社会影响力为民众服务的范例。“名人”之“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借其“名”发挥其社会效应才是尽到了作为社会精英的名人的责任,才是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例3 “微博打拐”与法治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上开设“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关注,同时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