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知识点】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 为什么说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预习案 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总结、串联整合
核心: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 :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探究案 Ⅰ.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就像看到“神舟”六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1
基本内涵
【探究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探究2】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启示?
【探究3】列举一些体现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比一比哪个小组多)
训练案
一、基础组
1.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浙江精神”。如“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和“既能做老板,又能睡地板”的“两板精神”。浙江精神体现了( )的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下列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达的精神一致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二、提升组
2
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