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集中供电 分散供电 混合供电 2. 站前折返 站后折返 3. 槽型轨 双头轨 平底轨 4. 中间站 换乘站 中间折返站 尽头折返站 5. 地上 高架 地下
6. 轮胎地铁 轮胎单轨 轮胎高架铁路 7. 四轴动车 六轴单铰接车 八轴单铰接车 8. 直接换乘 站厅换乘 通道换乘 9. 轨道电路 闭塞 机车信号与自动停车 调度集中 10. 灵活性 连续性 11. 先进性 可靠性 实用性 12. 开式系统 闭式系统 屏蔽门式系统 13. 出行产生 出行分布 方式划分 交通分配 14. 客流计划 全日行车计划 15. 安全间距 车站停留时间 运营裕量 16. 面 点 线 17折返线 临时停车线 渡线 车辆段出入线 联络线 18. 独轨列车 轻轨交通(LRT) 线性电机小截面地铁 自动导向系统(AGT) 19. 有线调度电话 站间行车电话 区间电话 会议电话
20. 贯通式 尽端式 21. 常规铁路 地铁 22. 轨道交通 公共汽车 准公共交通
23. 横向轨枕 纵向轨枕 短轨枕 宽轨枕 24.站台直接换乘 站厅换乘 通道换乘 站外换乘方式 25.综合枢纽站 大型接驳站 一般换乘站 26. 岛岛换乘 岛侧换乘 侧侧换乘
二、选择题
1.ABCD 2.ABCDE 3.BCE 4.B 5.C 6.B 7.A 8.A 9.AC 10.ABCD 11.ACD 12.ACD 13.ABCD 14.ABD 15.ABCD 16.ABCD 17.ACD 18.ACE 19.ABCDE 20.ABD 三、简答题
1.答题要点:主要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AGT自动导向系统、独轨铁路、磁浮铁路等。
2.答题要点: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备和车辆电气系统7部分组成。
3.(1)放射型线网: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呈全方位或扇形放射发展。它基本骨架包括至少3条相互交叉的线路,逐渐扩展、加密。放射型线网的突出优点是:①方向可达性较高。②符合一般城市由中心区向边缘区土地利用强度递减的特点。缺点:增加了市中心的过境客流量和市中心的线路负荷,相邻郊区之间的乘客出行需绕行,增加了出行时间。(2)设置环线的线网: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布置环线,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为加强中心区边缘各客流集散点的联系;二为截流外围区之间的客流,通过环线进行疏解,以减轻中心区的交通压力。(3)棋盘式线网:棋盘式线网是对线网构架整体而言,其特点是平行线路多、相互交叉次数少。棋盘式线网适合于市区呈片状发展、而街道呈棋盘式布局的城市。棋盘式线网具有如下优点:①线网布线均匀,换乘节点能分散布置。②线路顺直,工程易于实施。缺点:该类型线网平行线路间的相互联系较差,其客流换乘需要通过第三线来完成。(4)放射+环状结构:当放射状路网规模较大时,往往在放射状路网的基础上增加一至两条环线。基本作用:起到疏解市中心客流的作用,减轻市中心区线路的负荷,提高环线方向乘客的直达性。环线一般应放在客流密度较大的区域,并要尽可能贯穿大的客流集散点。
4.线网规划研究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城市背景研究、线网构架研究和实施规划研究。在规划观念上突出宏观性和专业性的有机结合,从规划工作安排上使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并重。
5.一般可以将轨道运输模式分为4类:
5
1)全隔离的、有信号控制的、双线电力驱动多单元列车轨道交通。这是最常见的交通方式,包括所有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所有的自动导向交通和部分轻轨线路。这类轨道交通可称为立体隔离轨道交通系统(Grade Separated Rail)。
2)完全隔离的轻轨系统,包括在街面运营的系统和具有优先权的平面交叉系统。街道电车系统属于这一类的一个特例。
3)一般的通勤轨道交通系统,如市郊铁路运输系统等。
4)自动导向系统(Automated Guideway Transit,AGT)。大多数AGT系统的列车更短,并采用侧式站台。侧式站台较传统车站的运输能力要大。
6. 答:1)城市化,即人口与经济活动在城市地区的集聚。农村和小城市的拥挤是
不多见的。在城市居住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出行,但实际上,旅行距离虽然减少了,但速度却变慢了。
2)城市内部的专门化。这反映在人们为了分散在不同地区(如工作地与生活地、娱乐场所分离的地区,尤其是生活地与工作地分离的地区)的不同活动而出行。这些活动尽管是互相独立的,但人们必须要为之而旅行。
3)供需的时间匹配问题。美国城市中运输设备的供给能力很大,但相对固定,而需求是每天变化的,这导致了高峰期问题。
4)供给对需求的刺激。运输能力的增长具有自败性,即能力富裕所产生的交通服务的改善将导致更多的需求,从而使系统重新处于拥挤状态。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会需要更多的旅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拥挤会降低这种趋势,因此,运输供给的增长不足以结束拥挤。从经济角度来看,适当拥挤是可取的。换言之,只要我们居住在城市,就要容忍一定程度的拥挤。
7. 答:①外观的吸引力。②旅客的自由移动。③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④残疾人通道。⑤各种应急服务的通道。⑥人群的安全聚集与疏散。⑦列车服务的可靠性。⑧失效的恢复问题。⑨投资的费用效益。
8. 答:1)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型式的轨道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的型式有许多种,从轻轨到
重轨,它们都具有快速、环保的特点,能满足不同运量规模条件下的运输需求。对不同运量条件,在城市不同地区要采用不同型式的轨道交通方式,做到经济、有效、可行。
2)统一规划,建设高效、快速的轨道交通体系。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
效率,必须建立全城一体的快速运输体系,使居民整体出行时间大幅度压缩。这里,着重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方式之间的换乘间题,要尽量减免乘客步行时间;二是要解决城市交通与出城交通的衔接问题,建设合理、有效的换乘枢纽,这对于吸引城市间、城市与市郊间的客流量具有重要意义。
3)广开财路,多条途径吸纳轨道交通投资。根据国外的经验,吸纳轨道交通投资有
许多途径:一是土地补偿政策,在轨道交通线路与东站两旁以房产开发的形式给予轨道交通投资商补偿;二是给经营轨道交通系统的企业较大的经营权限,使他们尽量做到不亏损;三是要提高轨道交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减少浪费;四是实行政府部分投资,并在设备回收与税收等方面给予多方面的优惠政策,甚至补贴。 城市化造就了良好的交通需求环境,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相信在良好的市场
环境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9. 答:1)尽量缩短换乘距离,换乘路线要明确、简捷,尽量方便乘客。
2)尽量减少换乘高差,降低换乘难度。
3)换乘客流宜与进、出站客流分开,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4)换乘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乘客换乘客流量的需要,且需留有扩、改建余地。
6
5)应周密考虑换乘方式和换乘形式,合理确定换乘通道及预留口位置。
6)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超过100m的换乘通道,宜设置自动步行道。 7)应尽可能降低造价。
10. 答:1)比重轨安全。动力来自车顶部,而非重轨系统的第三轨。此外,轻轨一般无须防护栏杆,因为它本身可以在街道上行驶。
2)在建设上比重轨更灵活。由于土地昂贵,尤其在闹市区,轻轨系统可以放在街道,旅客可以在人行道上乘降。
3)更适合低运量场合。在中等规模的城市可以补充巴士运输。
4)大部分线路按隔离设计,在混合交通条件下的平均行车速度可以更高,从而比巴士更具吸引力。
5)轻轨铁路技术成熟,并已有丰富经验,无机械风险或大的费用过度问题。 11. 答:1)线网的结构特征。
线网的结构特征是指线网的空间尺度特性和协调性。一个好的线网规划方案应具有良好的覆盖性和合理的线网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交通系统有较好的协调与衔接。 2)线网的运营效果。
线网运营的效果分为运营成果与运营效率。好的线网应承担较大的客运量和具有较好的服务水平,并具有较高的运营效率。 3)线网的实施条件。
线网实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轨道交通线路实施的工程难度较低。②形成近期线网的结构、实施及运营条件较好。 4)线网的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线网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主要反映在:由于轨道交通网的修建带来居民出行时间的节省、出行质量的提高以及由于轨道交通承担了大量的客流从而对城市道路交通的改善等。
5)战略发展目标。
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要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符合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并与城市交通规划战略相吻合,以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开发新的城市增长点。 12. 协调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方式的一般做法是:
1)在轨道交通沿线取消大的重合段长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将其改设在轨道交通线服务半径以外的地区。 2)将轨道交通线路两端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的终点尽可能地汇集在轨道交通终点,组成换乘站。
3)改变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尽量做到与轨道交通车站交汇,以方便换乘。
4)在局部客流大的轨道交通线的某一段上,保留一部分公共汽车线,起分流作用,但重叠长度不宜超过4km。
5)增设以轨道交通车站为起点的地面常规公交线路,以接运轨道交通乘客。
13.作为临时运营的联络线应按正线标准建设为双线,作为辅助线的联络线按下列要求设置: 1)联络线是一种辅助线路,利用率较低,因此,一般都按单线双向运行设计。
2)为大修车辆运用设置的联络线,要尽可能设在最短路径的位置上,同时要考虑到工程实施的可能性。
3)联络线的设置要考虑线网的修建顺序,使后建线路通过联络线从先建的线路上运送车辆和设备。
4)联络线的布局,应从线网的整体性、灵活性和运营需要综合考虑,使之兼顾多种功
7
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5)联络线的设置应根据工程条件并考虑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在确保联络线功能的同时,减少对其他项目的影响。
6)联络线尽量在车站端部出岔,便于维修和管理。困难情况下也可在区间出岔,但应注意避免造成敌对进路。
7)联络线的设置应考虑运营组织方式,要注意线路制式及限界的一致性。
四、名词解释
1.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是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车站、区间和相关建筑内的环控、低压、照明、给排水、屏蔽门等设备,以集中监控和科学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2.区间电话:供区间列车司机和维修人员与相邻行车值班员及相关部门紧急联系或通话使用。系统由电话机箱、便携式电话机和传输线路组成。 3.线路规划:线路规划是在已经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上,研究某一条或某一段线路的具体位置,包括线路的路由方案、敷设方式以及站点的选择等。线路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4.线路能力:指一个高峰小时内某条线路上所能运行的最大旅客列车数量。在确定线路能力时,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列车控制系统的能力,二是车站的停留时间。 五、计算题
1.解:城市出行总量Q?m??500?2.3?1150(万人次)
L?Q??/??1150?0.5?0.6/3.5?98.57 (千米)
答:该城市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为98.57千米。 2.解:N=n
高峰
θ
列
m/60=20*60*6/60=120(辆)
六、论述题
(1)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引领城市规划,以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保护环境,满足人们出行的舒适要求 (4)节约资源,降低能耗 (5)拉动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
(6)可以作为战备防空,突发事件的避难场所 以上每点3分。
8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