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数字增量插补算法概述、时间分割插补算法、扩展DDA插补算法
4. 刀具半径补偿、基本概念、C功能刀补基本思想、刀补转接类型的判别
5. 进给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开环系统的速度及加减速控制、(半)闭环系统加减速控制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课后环节(请打“√”) 作业 √ √ √ 自学 综合 其他 大作业 章节数 授课 实验 上机 讨论 4.1 4.2 4.3 4.4 4.5
第五章:伺服驱动系统
2 2 2 2 2 2 1. 伺服驱动系统概述、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对伺服系统的要求、检测装置概述
2. 感应同步器(工作原理、鉴幅与鉴相两种工作方式、特点及其选用方法)
3. 光栅(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选用、提高精度措施、辨向倍
频电路)编码器(分类、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与选用)
4. 位置控制(脉冲比较伺服系统、相位比较伺服系统、幅值比较伺服系统、数字伺服系统简介)
5.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直流伺服电机及其速度控制(直流伺服电机工作原理)
6. 直流伺服电机及其速度控制(性能指标、PWM调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及其速度控制(交流伺服电机工作原理、性能指标、SPWM变频调速原理)主轴控制简介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课后环节(请打“√”) 作业 √ √ 自学 综合 其他 大作业 章节数 授课 实验 上机 讨论 5.1 5.2 5.3 5.4 5.5 5.6
五、实践环节
2 2 2 2 2 2 2 2 1. 实验, 12学时 1)数控车床操作及加工程序编写, 2学时
2)车削类零件数控加工, 2学时 3)数控铣床操作及加工程序编写, 2学时 4)铣削类零件数控加工, 2学时 5)数控机床驱动及检测反馈系统实验, 2学时 6)交流伺服与运动控制系统的运用, 2学时 2.上机, 4学时 1)曲线节点的计算与自由点曲线拟合 2学时 2)数字积分插补程序编制 2学时 六、课外学时分配
章 3 4 5 6 七、 考核方式
闭卷;
闭卷考试成绩占65%,平时作业占10%;上机成绩占5%;实验成绩占 20% 。
八、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度见下表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内容 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脉冲增量插补程序编制 位置反馈测量信号分析 常用数控系统分析 参考学时 6 2 4 4 教学环节 授课 实验 上机 讨论 作业 课后环节 自学 综合大作业 其他 K1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教学环节 授课 ◎ ○ 课后环节 讨论 作业 ◎ ○ 实验 ◎ 上机 自学 综合大作业 其他 K2 K3 K4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C1 C2 C3 C4 C5 C6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各专业课程贡献度表根据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填写。基础课程贡献度根据学校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填写。
2、贡献度显著表示为◎,贡献度一般表示为○
大纲制定者:姜歌东 大纲审核者:梅雪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