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9.1.2继电保护装置应为微机型,新建、改造厂站的保护装置与继电保护信息系统子站及站内自动化系统的接口应采用符合IEC61850标准的规约,并具有完善的自我描述功能。
9.1.3继电保护装置应能通过独立的以太网接入站内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信息系统,应能接受站内对时系统统一提供的IRIG-B码同步时钟信号。 9.2 110千伏线路保护
9.2.1每回110千伏线路应配置一套含重合闸功能的光纤电流差动保护。 9.2.2对多端T接等不具备差动保护技术条件的线路,可不配置电流差动保护功能。
9.2.3 单侧电源线路且为线变串单元接线时,负荷端可不配置线路保护。 9.3 35(10)千伏线路保护
9.3.1 35(10)千伏线路保护应具有过电流保护、零序过流保护、重合闸、低周减载、高周解列、低压解列和过负荷告警等功能;应具备闭锁简易母线保护功能供现场选用;应选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三相操作插件应含在装置内。 9.3.2对于短联络线路或整定困难的35kV线路,可配置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其它采用合环运行的10kV~35kV线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根据需求可以配置光纤电流差动保护。 9.4 110千伏母线保护
9.4.1 220千伏变电站内的110千伏母线应配置一套母差保护。
9.4.2 110千伏变电站需要快速切除110千伏母线故障或配置母线保护后能够改善整个电网保护的性能时,可配置一套母线保护。
9.4.3 110千伏母联(分段)断路器宜配置独立于母线保护的母联(分段)过流保护。
9.5 110千伏内桥保护
110千伏内桥断路器装设独立的充电、过流保护。 9.6 35千伏母线保护
9.6.1 500千伏变电站35千伏母线应配置一套微机型母差保护。 9.6.2数字化变电站的35千伏母线宜配置简易母线保护功能。
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9.7 变压器保护
9.7.1 110千伏变压器微机保护宜采用电气主保护、非电量保护、各侧后备保护装置独立的配置。也可采用分别组屏的双套主后合一的电量保护和一套非电量保护的配置。
9.7.2 35(10)千伏变压器保护(包括站用变、接地变)宜采用具有电流速断、过电流保护、零序过流保护等功能的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三相操作插件应含在装置内,应具备电流闭锁式简易母线快速保护功能供现场选用。 9.8 补偿电容器(电抗器)保护
9.8.1 35千伏及以下电容器宜采用具有过电流、不平衡保护、过电压、低电压、零序电流保护等功能的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三相操作插件应含在装置内。 9.8.2 35千伏及以下电抗器宜采用具有过电流、零序过流保护等功能的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三相操作插件应含在装置内。 9.9 故障录波器
110千伏变电站宜全站装设一台或两台故障录波器。 9.10 继电保护信息子站系统
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应配置继电保护信息子站。 9.11 继电保护设备改造原则
9.11.1运行年限达到12年的110千伏及以下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信息子站系统、故障录波,经评估无法延寿的应进行改造。
9.11.2运行工况较差、存在重大缺陷或不满足反事故措施要求,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设备应进行改造。
9.11.3因保护装置原因造成多次误动、拒动的同一型号的保护装置应进行改造。 9.11.4缺乏生产厂商可靠技术支持及备品备件保障的设备应进行改造。 9.11.5非嵌入式保信子站、非嵌入式故障录波应进行改造。 9.11.6非微机化的继电保护类设备应进行改造。
9.11.7直流落点附近的线路配置非光纤电流差动保护的应进行改造。
9.11.8装置定值项设置等不满足系统运行要求且不能软件升级的设备应进行改造。
9.11.9性能不能通过软硬件升级达到南方电网继电保护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要求的
1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继电保护信息子站系统应进行改造。
9.12 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NB/T 32015的相关规定。 10 配电网自动化 10.1 整体原则
10.1.1配电网自动化规划应按照“需求导向、智能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与配电网一次网架、配电网通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10.1.2应遵循《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建设完善配电自动化主站平台与分析应用功能,从一体化配用电业务需求出发,配网自动化系统作为配网运行管理平台一个组成部分进行建设,以支撑配调集约化为应用主体,通过各种自动化终端一体化应用,实现数据“一方采集、多方应用”,通过各种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系统应用集成,提升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用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支撑各条线配用电业务的管理。
10.1.3采用集成型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实现与“6+1”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互联互通。
10.1.4新建线路按照配网自动化目标技术方案进行建设。A+、A类供电分区电缆线路实现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环网节点开关具备三遥功能。其它供电分区电缆线路实现电压电流型馈线自动化,分段、联络开关和重要分支线开关具备三遥功能。各供电分区架空线路实现电压电流型馈线自动化,分段、联络开关和重要分支线开关具备三遥功能,采用无线遥控。
10.1.5改造线路具备条件的按照目标技术方案进行建设,不具备条件的按照过渡技术方案进行建设。
10.1.6 一遥故障指示器实现线路主干线和第一级分支线的全覆盖,提高故障自动定位的精度和抢修效率。
10.1.7在配变侧,利用现有的计量自动化系统配变终端、负控终端,不再新装自动化终端,为10kV线路潮流计算、负荷预测、10kV线路非自动化开关的位置辅助判断等功能实现提供分析数据。
10.1.8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二次安全防护应严格遵循《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发改委〔2014〕14号令)、国能安全〔2015〕36号文和《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
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的规定,在主站侧和配网终端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10.2 技术路线
10.2.1配电自动化主站技术路线
按照《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地级主站标准化设计指南》OS2配网部分的功能要求开展建设,实现配电运行监视、用电运行监视、分布式发电/储能/微网综合监视、智能告警、安全分析与预警、控制调节及防误、在线拓扑分析、状态估计、潮流计算、停电损失负荷统计、用户电源追溯、配电网网络重构等功能,全面提升配网调度智能分析与控制水平。 10.2.2配电网线路馈线自动化技术路线
表10-1 各供电区域配电网线路馈线自动化技术路线
供电终端类型 分区 过渡技术方案 过渡通信方式 目标技术方案 目标通信方式 A+类 电缆:电压电流型就地馈线自动化、智能电缆:智能分布式三遥 电缆:光纤专网 电缆:光纤专网 分布式就地馈线自动就地馈线自动化 化 电缆:光纤专网为电缆:电压电流型就电缆:无线公网电缆:智能分布式三遥、一主、无线公(专)地馈线自动化 为主、光纤为辅 就地馈线自动化 A类 遥(故障网为辅 架空:电压电流型就架空:无线公架空:电压电流型指示器) 架空:无线公(专)地馈线自动化 (专)网 就地馈线自动化 网 电缆:光纤专网为电缆:电压电流型就电缆:无线公电缆:电压电流型三遥、一主、无线公(专)地馈线自动化 (专)网 就地馈线自动化 B类 遥(故障网为辅 架空:电压电流型就架空:无线公架空:电压电流型指示器) 架空:无线公(专)地馈线自动化 (专)网 就地馈线自动化 网 电缆:无线公(专)电缆:电压电流型就电缆:无线公电缆:电压电流型三遥、一网为主,光纤专网地馈线自动化 (专)网 就地馈线自动化 C类 遥(故障为辅 架空:电压电流型就架空:无线公架空:电压电流型指示器) 架空:无线公(专)地馈线自动化 (专)网 就地馈线自动化 网 三遥、一架空:电压电流型就架空:无线公架空:电压电流型架空:无线公(专)D类 遥(故障地馈线自动化 (专)网 就地馈线自动化 网 指示器)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