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自主学习资料后,鼓励学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清楚的问题。 四、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最终结果又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
组织学生像教材上卡通图所提示的那样进行充分的讨论。 思考: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 【教学反思】:
《维护生态平衡》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第八课的内容。该课除了使学生认识草原上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还要让学生认识沙尘暴的形成及明确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对生态系统平衡和沙尘暴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整堂课的教学以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为主,至始至终课堂气氛都十分的活跃。我还利用教室内的电视,播放了沙尘暴的图片和沙尘暴形成的原因,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觉到沙尘暴对我们带来的危害,使学生明白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如讨论鹰、兔或草减少了会有什么现象,推测沙尘暴的成因,我都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把握住时机,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因为这样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效。
通过教学,我也发现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也有许多不足之处:1、本课一开始,我以复习导入,提出:“上节课,我们讲了往生态瓶内添加动物或植物,之后生态瓶会有什么变化呢?”强调:“当生态瓶内的某一个环节发生改变时,就会使整个生态瓶内生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大自然也是一样,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今天我们就来讨论维护生态平衡。”我感到这种引入方法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如果在开头能引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效果会更好。2、本课的结束,我没有用一段很好的话来概括总结,只是草草的结束了。我认为要是能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这样效果会更好。3、课标上说到:科学学习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但是这节课都是我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回答,这点做得还不够好。
回顾本节课,有成功也有遗憾。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探索,上好每一节科学课。
《光和影》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有用处。
技能目标:
·能有目的、有步骤的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线条和图形准确的进行记录。
·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块小木块,铅笔、尺子各一。 教学过程
一、 活动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光和影。板书课题:“光和影”。 二、 探究影子的秘密 (一) 影子产生的条件
1、同学们做过手影游戏吗?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手影游戏?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手影游戏,做这个游戏需要什么器材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
2、行吗?一会儿,我们来试试怎么样?注意:实验成功的小组要准备好汇报:你们是怎样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实验时发现缺少什么,可以到讲台上领取。
3、学生准备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有的小组可能发现需要屏,到讲台上领取,有的小组可能会用墙壁当作屏)
4、小组汇报(3-4组):你们看到自己的手影了吗?你们是怎样做才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师小结:总的来说影子的产生需要光,像手这样能挡光的物体,以及像卡纸、墙壁、地面这些能用做屏幕的物体:屏。板书:“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挡光的物体、屏。”
5、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我们平时看见过那些发光的物体?其中哪些是自己发光的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见到的发光物体写出来,然后在自己能发光的物体上做上记号。
小组活动。
汇报、总结: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是不是光源?为什么?没有点燃的蜡烛,没有通电的电灯,算不算光源呢?
(也不算,虽然他们自己能发光,但处在没有发光的状态,所以不算光源。也就是说,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首先是要在发光的前提下。)
(二) 影子的特点
1、在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可能有的学生会发现光源和影子的方向、大小等问题。)
2、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和影子的秘密。请把课本翻到第25页,大家能看懂书上三个活动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说师补充,并示范演示,指导实验和记录的方法。 ①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变包括光源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可以用左、右、前、后描述。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②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提示: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 ③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提示: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使物体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汇报交流。 总结:
①光源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会发生改变。光源照射的角度小时,影子就长;光源照射的角度大时,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②当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挡住的范围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④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3、像活动三中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志。
三、巩固运用
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光的哪些知识?
我们再做一次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改变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改变物体离光源的距离,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让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侧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板书: 光和影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挡光的物体、屏。 光源: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教学反思】:
从“影子的产生”到“影子的特点”的整个探究活动中,我深深的认识到: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一、兴趣是学生科学探究的潜在动力,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原始要求。
只有在学生想探究科学奥秘的志趣被充分激发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慢慢发现实验的美丽。科学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求真的审美过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他们体验到了探究的艰难与快乐。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隐藏在实验思想、实验仪器、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等背后的美的因素,这些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二、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能力。
学生的创新对社会来说不一定是新的,但对自己来说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事物,因而创新对学生意味着自我实现。主要表现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成果等方面,如“影子特点的探究”。作为教师,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感到困惑并产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欲望,随之才谈得上创新能力的养成。
三、学生的合作意识还需进一步培养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校与家庭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养成十分看重,在此背景下,学生对作为个体的人的意识也非常强烈,而合作意识则相对缺乏,这在课堂上不断呈现,因此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加强。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因为参与是合作意识的起点与基础,只有参与,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才有机会与他人交流和切磋。其次,要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因为倾听是合作的前提与保证。如果只有参与,学生依然可以只展示自己的个性,无法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只有认真倾听了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才是真正将个体融入团体之中,开始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再次,要引导学生虚心接纳,因为接纳是合作的目的与结果。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认识和看待问
题,从而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成为集大成者。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