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教学内容:11页——14页7——10题
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巩固掌握比较的方法 2、 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 ○ ○ 比●( ) 2( )3 ● ● ● ●比○( ) 3( )2 2、 □□□□ □和△( )
△△△△ ( )=( ) 二、练习指导 1、 13页7
请4个小朋友上台,老师出示3把扫把,5个水桶 问:每个小朋友一把扫把,够吗?还差几把?你怎麽知道? 每人一个水桶,够吗?会有什麽情况?你怎样想? 老师注意多种分法:一一对应 用算式 用数数方法。 2、 13页8 (1) 小组交流
11
(2) 全班交流 3、 14页9题
(1) 老师演示两杯水原来倒法以及剩下的动态过程。 (2) 出示图
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麽? 4、 14页10
老师出示两张放大图,学生分两组实际练习。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15页例1——例3,课堂活动1、2练习二1 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实际感悟加法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加法意义。
2、认识加号,加法算式,初步感受数学的作用与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
3、探索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难点:探索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5
1、 谁说说,1——5可以表示什麽? 2、 从1到5,谁会用手指表示?
12
二、合作探索
1、 体会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91)请5个学生上台,发给每个学生一只笔,问:现在是几个?又发给一个,问;现在合起来是几个? (2)出示动态汽车图 93)看图说图的意义,
2辆车与一辆车合起来是3辆车,板书:2 1=3 (4)在2和3之间用什麽符号能清楚的表示2与1合起来3呢?小组交流
(5)明确方法,认识“+”,介绍算式,读法。学生读 (6)结合生活,说说2+1=3的意义 (7)课堂活动1 2、 探索2+3=
(1) 老师摆3朵花,问:这是几朵花? 在摆2朵,问:又是几朵?
(2) 划圈后问:这幅图是什麽意义? (3)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对了。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那3+2=? 请同学摆,画,比,想,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40学生汇报。 从3后接着数 数的组成
13
数的分解 (4) 小结
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 (5) 课堂活动2 3、 教学例3 9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在书上写算式 三、课堂练习 21页 1 课后记:
第7课时
教学内容:16页例74,课堂活动3、4,练习二 2、3、4
教学目的:1、学会看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3、 探究发现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便的规律 4、 初步学会树立辨证唯物观点 教学重点:会看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14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4 1、 同桌合作摆铅笔 从不同方向写两个算式
4+1=5 1+4=5 2、 补充
从左往右 3+2=5 从右往左看 2+3=5 3、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麽?小组交流 得出4+1=1+4 3+2=2+3 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4、 把一幅图中两格外数合起来,可以写两个加法算式,得数不变 二、课堂活动 1、 17页3 2、 17页4 三、课堂练习 1、 21页2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