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读写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表现主题的单元课文,整合成一组群文,重组课文激活阅读写作,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感悟越深刻,写的越深刻。以单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跟课本同步,有利于学生及时练习,及时巩固提高,是一种常规的练习方法。
6.单元教材?补白?的读写结合方法
?补白?是指充分利用文本留白,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课堂练笔。文章的补白包括:主题深化点的补白,情节高潮点的补白和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的补白。
7.群文空白处的读写结合方法
群文阅读练笔不同于大作文单一的写作,所设计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在有想象空间的时候设计写作,及时读写结合训练。
8.群文阅读课内外相结合的多角度的读写结合方法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地阅读,感悟文本、内化文本,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开发,情感会得到熏陶,以?写?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写作训练。可以运用提前预设性读写法;批注写法;读中插写法;读后仿写法;每读必练法;经典品味法;续写性写法;感悟式读写;探究式读写。
9.群文心理换位的读写结合方法
群文阅读中有很多特殊的环境情节,可以称其为是写作艺术上的?无声?。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阅读中应引导学生从?无声?之中去感受、去想象,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
10.群文阅读意犹未尽处的课内外读写结合方法
许多作家在安排材料时,往往写到高处时,可能会戛然而止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悬念,给读者去想象,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补充出作者没有明白表达的情景。
11.?戏剧性? 群文的读写结合方法
?戏剧性?文章如小说、戏剧,有独特的故事性,适合学生读后写作。教师可诱导学生设身处地,发挥想象,合理演绎,顺?势?(原文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续写。
12.?仿格?多文本的读写结合方法
从读中模仿,直到自然成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按照?朗读点拨板块——赏析感悟板块——写作强化板块——讲评提高板块——课后练习板块?教学流程,一练一得,逐点突破。使学生?入格——升格——出格? 这种仿格文章的结构、手法或修辞、谋篇布局等。
(四)撰写出一套完整群文阅读课内外相结合的教案
大量的实践探索验证后,发现选文量大,东一榔头,西一斧头,研究一下这个面,研究一下那个点,很是碎片化,零碎化,很不系统,回头看看,发现我们语文教材,每讲一个单元,都是4—5篇文章,如果在初中群文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设计上大做文章,设计出初中单元的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可以按照单元的内容主题为议题,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文本;可以采用单元的写作手法为议题,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经过一轮的实践,严格对照语文课本每册六个单元,一个单元语文阅读课学习结束后,就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写成片段或一篇文章,尝试实践于教学课堂效果非常的显著,将?群文读写?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学以致用,彰显了群文读写结合的神奇魅力。
(五)群文阅读课内外读写结合序列化的策略 1.确定群文阅读课内外相结合的议题序列
建构初中三年的写作训练系列,根据教材制定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训练重点,确定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的议题。七年级可以侧重记叙文,八年级可以侧重说明文、应用文,九年级可以侧重议论文。概括作文训练的方方面面,如表达方式的议题就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面的训练,仅景物描写就要训练描写景物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至于人物描写可训练的议题就更多了。可以是时线、物线、事线、人线、景线、情线等。写作方法的议题,可以是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等。
2. 群文阅读课内外相结合的序列螺旋上升
比如课内序列训练一定要基于课文最突出的特点,选择课文与众不同的地方,独到的创新之处。抓住重点,不及其余,教师讲透,学生学会。 一课一点,一点一练,一练一得,点点相加,练练相连,得得相聚,聚点成线,连线成面,积线成体。
3. 群文阅读课内外相结合的读后写法序列具体示例
七年级上1-6单元读后写法依次为:写人文法;观察生活文法;定点换景文法;联想文法;以小见大文法;想象文法。
七年级下1-6单元读后写法依次为:情感经历文法;借物抒情文法;典型事例文法;列提纲文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文法;改写历史故事文法。
八年级上1-6单元读后写法依次为:叙述文法;人物描写文法;事物特征说明文法;辩论稿文法;扩写文法;搜集资料文法。
八年级下1-6单元读后写法依次为:亲情文法;多角度观察法;联想文法;叙述、描写、抒情结合文法;诗词引用文法;游记。
九年级上1-6单元读后写法依次为:借景抒情文法;演讲稿文法;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文法;议论文文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法;理论论据、引用论证文法。
九年级下1-6单元读后写法依次为:审题、拟题文法;立意文法;构思文法;选材方法;开篇点题巧妙扣题文法;开头和结尾文法。
(六)群文阅读课内外读写结合训练的策略 1.找准合适的训练点
群文阅读课内外相结合的议题不一定都是按文章的主题来确定的,如爱国、友善、诚信等有关思想内容的话题不是群文读写的议题,有点是按照构段谋篇的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来确定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并仿写的话题, 如反复结构的寓言形式,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红线串珠的组材特点等。有的议题是微观方面的片段练习,如景物描写的角度,人物描写的方法,记叙文中的议论,也可以是宏观方面的作文训练,如托物言志的方法,象征手法的运用,对比的结构形式等。
2.文本精彩处进行练笔
在实际各种形式的读写结合练习中,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引领学
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
3.课内带课外阅读写作
以课文为凭借,带带课外写作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学生的作文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
4.训练遵循一定的渐进方式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渐进的、螺旋式的。因此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色重复确定相同的议题,反复照应,强化训练。如对比的议题在七年级学习臧克家《有的人》时初步学习,八年级学习刘白羽的《日出》时进一步训练,到九年级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强化训练。
5.善于发现群文阅读课内外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解读文章的同时,捕捉文中的写作训练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方式的积累,达到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一篇写景散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入思考问题,采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景物的特征。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写作训练活动中,这样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能够同时得到有效锻炼并提高。
6.读前先写赏文对比
群文阅读课内外相结合,一般都是先读多篇文章,然后再写感受等。而我们采用在学习之前,先布置习作内容,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水平试着先去写。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有针对性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
7.找到了选择群文阅读课内外相结合方法
比如课内带课外的选文方法,那群文读写是课内一篇带课外多篇的形式,根据提取的? 公因式?即议题,选择 ?同类项?即同种写作方法的文章,也就是根据课内一篇确定的议题, 选择课外三至五篇同类文章。学生在反复阅读同一种议题的文章中,加深对此类文章写作方法的认知、理解,进而学会运用。另外,一些名著、名家的文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