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制本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健康评估 授课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72(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6学时),3.5 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病人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在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课程之后,为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课程学习而先期开设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评估的目的在于识别病人的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以及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教学大纲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实验课重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拓宽思维,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进度表 顺序 1 2 3 4 5 6 7 合计 教学内容 绪论 问诊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 健康评估记录 学时分配 学时 见习、录像、讨理论 论 1 1 12 9 3 19 7 12 12 12 22 4 18 5 2 3 1 1 =SUM(ABOVE) =SUM(ABOVE) =SUM(LEFT) 36 72 36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掌握:健康评估的内容。 熟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
问诊(9学时)
掌握:问诊的方法、技巧及问诊内容;常见症状问诊要点。
熟悉:发热、疼痛、水肿、脱水、皮肤粘膜出血、咳嗽与咳痰、咯血、发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呕血与黑便、便血、腹泻、便秘、黄疸、抽搐与惊厥、意识障碍病因及临床表现。
了解:问诊的目的。
体格检查(7学时)
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全身状态、皮肤、浅表淋巴结、头部、颈部、胸部、周围血管、腹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熟悉:肛门、直肠和生殖器、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体格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检查(12学时)
掌握: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血液一般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尿液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肾功能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临床常用生化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熟悉:痰液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粪便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浆膜腔积液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了解:现代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在健康评估中的应用。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内分泌激素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病原微生物和医院感染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心电图检查(4学时)
掌握:心电图的测量方法、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熟悉:异常心电图的基本图形。 了解: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影像学检查(2学时)
掌握:X线、CT、MRI检查前病人的准备、临床应用。
熟悉:超声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及超声检查在临床的应用。核医学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及在临床的应用。
了解:X线、CT、MRI检查基本原理。 健康评估记录(1学时) 掌握:健康评估记录格式与内容。 熟悉:健康评估记录书面记录的基本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记录的目的和意义。 三、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 实验一 问诊 实验二 胸部检查 实验三 胸部检查 实验四 腹部、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五 全身检查 实验六 心电图操作 实验七 正常心电图 实验八 异常心电图 实验九 异常心电图 实验十 异常心电图 实验十一 异常心电图 实验十二 X线检查 操作项目 临床见习:问诊 肺部检查 心脏检查 腹部、神经系统检查 全身检查 心电图操作 正常心电图分析 异常心电图分析 异常心电图分析 异常心电图分析 异常心电图分析 X线阅片分析 学时数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临床护理教研室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 授课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32学时,均为理论课,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护理学导论》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系统而全面地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为使学生能在其专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