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探究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直线上下左右平行
移动,k和b的变化关系,领会用运动变化观点处理问题的方法. 2、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研究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及两条平行直线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操作: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直线:
1(1)直线y=x+2; (2)直线y=3x+2;
31(3)直线y=-2x+2; (4)直线y=-x+2.
32、观察:
(1)观察上述四条直线,发现截距相同时,直线都过什么样的点? (2)观察上述四条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即直线与x轴正方向夹角的大小.
3、思考:
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即直线与x轴正方向夹角的大小与k的大小有何关系?
二、学习新课
1、b的作用
在坐标平面上画直线y=kx+b (k≠0),截距b相同的直线经过同一点(0,b). 2、k的作用
直线y=kx+b (k≠0)中,k值不同,则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不同. (1)k>0时,k值越大,倾斜角越大; (2)k<0时,k值越大,倾斜角越大.
【说明】(1)倾斜角是指直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2)常数k称为直线的斜率.关于斜率的确切定义和几何意义,将在高中数学中讨论.
3、例题分析
【例4】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y=-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描出直线上的两点,再过这两点画直线即可,问题在于如何判断这 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特殊点和任意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进行判断.
解:直线y=-1x+2与x轴的交点是A(4,0),与y轴的交点是B(0,2). 21x过原点O(0,0)和点C(2,-1). 211x+2与直线y=-x.(图略) 2211x+2与直线y=-x,并判断这22画出直线AB. 直线y=-
画出直线OC.
则直线AB、直线OC分别就是直线y=-
在图中,观察点B相对于点O的位置,可知点O向上平移2个单位就与点B重合.
11x上的任意一点P,设它的坐标为(x1,y1),则y1=-x1.过221点P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y=-x+2的交点记为Q,可知点Q与点P有
21相同的横坐标,设点Q的坐标为(x1,y2),则y2=-x1+2.
211由y2-y1=(-x1+2)-(- x1)=2,可知点Q在点P上方且相距2个单位,即
22对于直线y=-
点P向上平移2个单位就与点Q重合.
11x上的任意一点,所以把直线y=-x“向上平移2个单22111位”,就与直线y=-x+2重合.因此,直线y=-x+2与直线y=-x平行.
222因为P是直线y=-
(可借助几何画板展示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 4、直线平移
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b≠0)的图像可由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平移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0时,向下平移|b|个单位.
5、直线平行
如果k1=k2,b1≠b2,那么直线y=k1x+b1与直线y=k2x+b2平行. 如果直线y=k1x+b1与直线y=k2x+b2平行,那么k1=k2,b1≠b2.
6、例题分析
【例5】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2,-1),且与直线y=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k≠0),由平行条件可得k=点A坐标求出b,就可求出函数解析式.
解: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k≠0).
11x+1平行,所以k=. 2212+b=-1,解得 b=-2. 因为直线y=kx+b经过点A(2,-1),所以×21所以,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y=x-2.
21另解:∵ 所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直线y=x+1平行
21∴ 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b
21∵ 直线y=x+b经过点A(2,-1)
212+b=-1 ∴ ×21,再根据21x+1平行,2因为直线y=kx+b与直线y=
∴ b=-2.
∴ 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y=
7、问题拓展
已知直线y=2x-3,把这条直线沿y轴向上平移5个单位,再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求两次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
【分析】无论是上下平移,还是左右平移,直线的斜率k不变,所以要求出直线解析式y=kx+b,只要求出b就可以了.问题是如何求出b,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不妨取直线y=2x-3上的一个点A(0,-3),经过两次平移后,得到点A1(3,2).然后把点A1(3,2) 的坐标代入y=2x+b就可求出b,从而使问题得解.
三、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直线中互相平行的直线:
(1)直线y=5x+1; (2)直线y=-5x+1; (3)直线y=x+5; (4)直线y=5x-3; (5)直线y=x-3; (6)直线y=-5x+5.
1x-2. 22、已知直线y=(m-1)x+m与直线y=2x+1平行.
(1)求m的值; (2)求直线y=(m-1)x+m与x轴的交点坐标. 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M(-3,2),且平行于直线y=4x-1.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这个函数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四、课堂小结(学生归纳,教师引导)
1、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与k的大小有何关系? 2、两条直线平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3、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时,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1、练习本:书上P8第2、3题;练习部分P3第2、3题. 2、课课练:P5—6习题20.2(2).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动手画、以及观察这些截距相同直线的图像,归纳直线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与k的关系.通过两个例题的分析与解决,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得到两条平行直线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学会利用这种关系确定直线表达式.通过拓展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两条平行直线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