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选练习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6:37: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精选练习试题【84】(含答案

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修筑在岷江中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答案】A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解析】

试题分析: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四川的一大景点。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B.郑国渠 C.隋朝大运河 D.灵渠

2.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云南元谋

【答案】A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题目简单。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所以答案A正确。B项浙江河姆渡人是母系氏族代表,排除。C项北京周口店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过的地方,排除。D项没有学习过,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B.浙江河姆渡 C.北京周口店 D.湖南道县

3.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是我国农业的始祖。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在中国,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下列属于我国长江流域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C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B.北京人

D.半坡原始居民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过着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此题可使用排除法,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人类,可以排除B.北京人(生活在华北平原,海河流域)和D.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虽然元谋人也生活在长江流域,却不是农耕社会,排除。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课本上介绍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其中,只有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陕西西安附近)和大汶口(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都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此题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4.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2分) (2)秦始皇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2分)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2分) (4)汉武帝这样做目的是什么?(2分) (5)试比较两位皇帝做法的异同点?(2分)

【答案】(1)焚书坑儒;

(2)加强思想统治(也可以写成巩固统一)。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统一言论和思想(写巩固统一也可以);

(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统一的形成与巩固。(酌情给分)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一律焚烧……全部活埋”可知,这是秦朝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2)根据秦朝大一统的目的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专制,巩固统一,巩固秦朝的政治统治;最终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根据材料二“六艺”是指:,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董仲舒是儒家学派,他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目的是为了统一言论和思想。

(5)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相同的;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至于不同点,秦朝焚书坑儒是为了宣扬法家,西汉罢黜百家是尊儒。即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措施的不同。二结果也不一样,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统一的形成与巩固。

考点:本题考查秦汉在思想方面的大一统措施。

点评:焚书坑儒是对儒家思想抱着打击的态度,因为当时秦国要巩固统治,必须进行改革,因此支持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于当时的统治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并且,有很多儒生批判秦始皇的行为,所以不利于思想统治,必须抵制儒学。但是,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这和儒家代表孟子的思想相同,因此持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5.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 A.商鞅变法

【答案】A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当中最成功的一个,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最富强的一个国家,军队战斗力增强,经济得到发展,B项是西汉初期的盛世,C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改革,D两项北宋时期的著名改革,所以,本题选选A。 考点:大变革时代的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识记能力和对其影响的理解,解答本题,一要对商鞅变法的内容识记清楚,二要对商鞅变法的影响理解清楚,商鞅虽然死了,但其改革的成果对后世的影响却保存下来,这是理解的重点,也是解题的关键。

B.文景之治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李白诗句描写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答案】D

【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朝统一的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根据所学知识,经过战国时期的激烈角逐,公元前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是秦末农民起义,B是秦末,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权力进行的长达四年的战争,C项是先秦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战役,本题选D。 考点:秦的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秦朝建立后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影响深远,郡县制制保证了中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选练习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4l744onmu9kcek7hm3l8mqar1rud1013f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