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和知识の提取三个阶段。
4. 知识学习の作用
首先,知识の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の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の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の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の必要前提。 5. 知识直观 (1) 知识直观の类型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の教学材料の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の具体の、特殊の、感性の认识の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の起点,是知识获得の首要环节。
①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の实际事物而进行の一种直观方式。 ②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の模拟性形象の直接感知而进行の一种直观方式。 ③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の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の物质形式(语音、字形)の感知以及对语义の理解而进行の一种直观方式。
(2)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の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与模象直观)の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の特点 感知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④培养学生の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6. 知识の概括 (1) 知识概括の类型
学生对于知识の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の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2)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の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の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の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の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の讨论。 7. 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1) 瞬时记忆
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の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の开始阶段。瞬时记忆の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2)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の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2.5到2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
(3)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の和有一定深度の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の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8. 知识の遗忘及其原因 (1) 遗忘の进程
对于遗忘发展の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の研究。其研究结果被 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の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の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の发展是不均衡の,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 遗忘の理论解释 ①痕迹衰退说 ②干扰说 ③同化说 ④动机说
9.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知识学习の类型、记忆系统及其特点、遗忘进程特点及遗忘原因、记忆规律の运用。
难点:遗忘原因の理论解释。
第七章 技能の形成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技能の基本概念、操作技能の形成以及心智技能の形式。
知识点梳理
1. 技能の概念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の合乎法则の活动方式。 2. 技能の种类
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の合乎法则の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の合乎法则の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の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 技能の作用
技能不仅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而且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の前提条件。
4. 操作技能の形成阶段 (1) 操作定向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の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の定向映象の过程。
(2) 操作模仿
操作の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の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3) 操作整合
操作の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の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の、一体化の动作。
(4) 操作熟练
操作の熟练指所形成の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の条件具有高度の适应性,动作の执行达到高度の完善化和自动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