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导学案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 3:26: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张家窝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编写人杜学芳 审定人唐凤顺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忆: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及文化创新的作用。 三、学习难点: 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在教材的概念体系中,文化传承包含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而文化发展则包含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所谓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这是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而言。但说到底,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②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首先要强调实践是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作的本源,其次要避免把文化创作本身等同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意义

①文化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它同时也是一种“硬实力”。从“软实力”的意义上说,人们的观念、思想、智慧、精神、进取精神和创造力等文化要素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硬实力”的意义上说,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和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提升,都显示出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由于实践是文化创造的基础,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和半成品,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对此再进行加工、整理,才形成了精神财富。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人都无法创造出精神财富。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误区一 认为“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应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释疑:(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应当成为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积极履行自己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2)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文化创作的灵感、动力、检验的标准等都来自于社会实践。而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可见,题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误区二 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释疑:(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也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六、知识梳理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文化创新,是 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 的发展。推动 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 和富有 的重要保证。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 的主体,也是 的主体 2、具体要求 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理解人民群众对 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 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七、课堂探究 探究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一诗句蕴含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请简要说明。

探究二:辨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因此,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依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探究三:有人说“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与一般群众无关”,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2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八、同步练习

1.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生物学家。他曾经解剖过几百种动物,从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到毛发、血液等各个方面,都对动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通过研究,他发现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是错误的。有人批评他背叛师门,亚里士多德却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由以上材料可知( ) A.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必须推翻前人的观点 C.真理比老师更重要

D.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的学说中得到了启发

2.关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正确的是(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要实现创新就必须( )

A.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胆的抛弃 B.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

C.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D.面向世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4、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儒家思想( )、 (1)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的影响 (2)其消极作用已随时代的发展而消失 (3)已经不适应今天时代的发展要求

(4)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

A、(1)(2) B、(3)(4) C、(2)(3) D、(1)(4) 5、[2011·广东卷] 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1·福建卷] 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来源:学科网ZXXK]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7、[2011·山东卷]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1·安徽卷]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

3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奇葩。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11·连云港模拟】 “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 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10、(山西省忻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宋朝理学家朱熹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经

11、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 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庆祝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发表了重要讲话。吴邦国强调,一流大学应该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头,应该成为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汇聚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结合材料和文化创新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2)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有何重要意义?

4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导学案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4vlm3v9ol1qw0b8dn8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