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及处在问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7:50: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复力模型在进行建筑结构的层间模型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上述各种变形成分的综合影响。但是,随着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和计算机性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界对基于构件层面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迫切需要,如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恢复力特性中真实模拟弯曲、剪切和纵向钢筋滑移变形等各种非线性变形因素,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4.3必须进一步开展轴心受力构件恢复力模型研究

迄今为止,地震工程界提出的大多数构件恢复力模型主要是针对构件在反复横向力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而对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由于其受拉和受压两个方向的滞回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必须对其恢复力模型进行专门研究。目前国内外对RC轴向受力构件的恢复力模型的研究还很少,公开报道的仅有Kabe2yasawa等人于1984年提出的用来模拟剪力墙边缘构件受力性能的轴向刚度滞回模型(ASHM)。除了在采用三垂直杆元或多垂直杆元模型分析剪力墙结构时,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必须采用上述轴向刚度滞回模型来描述外,巨型框架中的桁架构件,以及框筒结构中的外框柱等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也必须采用这种轴向刚度滞回模型来模拟,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种轴向受力构件的恢复力特性。

4.4多向地震输入下构件恢复力模型

大多数恢复力特性曲线都只能描述结构在单向单轴输入下的地震反应。而实际结构的地震输入往往是多方向的,构件在多向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曲线描述,而必须建立恢复力的空间曲面关系。迄今为止,国内外地震工程界关于混凝土构件多轴加载下恢复力计算模型的研究还很不成熟,见诸报道的仅是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多轴加载下恢复力计算模型的研究工作,以满足多向地震输入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子雄, 杨勇. 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世界地震工程, 2004 20(4):47-51. [2] 聂棋.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 中国科学建筑设计院申请博士学位论文, 2009.

[3] 周文峰. 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中的混凝土恢复力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重庆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3.

[4] 邹离湘. 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1996 13(3~4):7-10.

25

[5] 鲁小兵. 高层框架—筒体剪力墙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申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3.

[6] 李剑群. 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负刚度的随机层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四川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2004.

[7] 周文峰, 鲁 瑛, 阳 霞. 几种有代表性的约束混凝土滞回模型.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 33(5):53-55.

[8] 刘 铁. 套建增层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及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申请博士学位论文, 2006.

[9] 周建中, 赵鸿铁. 恢复力曲线模型及其对控阵效果的影响研究.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3 23(3):268-270.

26

搜索更多关于: 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及处在问题 的文档
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及处在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4zpb9e51p2wkqq4m2i5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