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 (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六、有关文本探究的题型
探究类
考题举例: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阎连科《说村落》)
答案:作者的情感态度: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命题规律:
21
规律之一,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人研讨。这类题目要求针对文本思想内容或写作艺术上某个比较复杂、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规律之二,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考生判断正误或优劣。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考生对问题本身有深人的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方能得分。
规律之三,质疑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很少有这种质疑性的题目,在考场中考生一般轻易不敢质疑。所以,考生平时就要摒弃“名作”完美无缺的思想,立足文本材料,适当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一些文本还可以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世等来分析其思想内容的不足和局限。
答题步骤: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以对文章的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通过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再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然后进行有创意的解读。这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的现象。
(2)发掘作品的意蕴要有理有据,语言表达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22
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