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理
“一个人的失败,其实就是自信心的丧失。” 所谓自信心,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做任何事都敢于表现、会表现,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有自信心的学生,最终都能战胜困难,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永远只能“望洋兴叹,临渊羡鱼”。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满激烈的竞争,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挑战。小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一、让学生在尊重信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 孩子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还比较弱,出错是难免的。我们应该宽容信任孩子们,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都尽力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我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某某同学,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请”出了学生的积极性,“请”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把课堂效率“请”了出来。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当学生作业做错了,我会对他说:
“课后多练习,老师相信你下次能成功。”,在“下次”之前,已经为他创造了成功的条件,那么,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 二、让学生在科学评价中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学生学习的前提应是对自己学习的自信,如果一个学生在还没有学之前就已经丧失了信心,那学习必将是失败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能力,确立适当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作出公正、客观和发展性的评价,让学生切实了解自己的能力,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作为班主任,我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对敢于挑战自我的学生,我尽量给予正面评价,灌输“挑战自我”的意识;对胆小的学生设立“挑战之星”冠军,一周一评。当别人发言精彩的时候,引导全班同学鼓掌鼓励,内心赞赏;当别人在回答问题或者读书时候,遇到困难“冷场”的时候,引导全班同学鼓掌激励,耐心等待。同班同学的正面评价、耐心等待,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来说相当重要。 三、让学生在支持鼓励中赏识自我,发展自信。 “要寻找理由嘉奖学生,往往一次合理的嘉奖,比起十次各种各样的斥责给学生的收益要多”。支持鼓励应贯穿于培养自信心的始终。我们要适时地肯定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以保持他们持久的热情,从而坚定其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境界中畅游,享受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如我班的付某,性格十分内向,思维有些缓慢,跟不上同学的学习速度,上课很少回答问题,即使是自己会的回答起来也总是磕磕拌拌。我看的出来,他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怎么样才能让他体会到成功、增强信心呢?我想了好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和李某私下约定,如果他真会,上
课时就举右手,给老师一个暗示,老师再叫他做,如果不会或没有想就举左手。一开始,他还是不举手,终于有一天,上课时,他终于慢慢地举起了右手,我马上叫了他,他做得很好,我立刻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带头给他鼓掌,还奖了他一颗小红星,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付某学习已经很不错了,课上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受到的表扬自然也就多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了。 四、让学生在活动锻炼中挑战自我,增强自信。 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活动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引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激发自信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才能,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又会转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活动锻炼的方式很多,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学校组织了广播操比赛,跳长绳比赛等,我带领全班同学一起练习,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每当班上在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是值得大家珍惜和自豪的。二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比如出黑板报,我完全让学生自己完成。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去书店里买板报书,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