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针灸治疗中暑神志昏迷可加水沟 十宣以清热开窍醒神。 4. 内关为手厥阴经的络穴,又通于奇经八脉的阴维脉 。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中暑头晕头痛,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C 太阳为局部取穴,善治头晕头痛)
A.足三里 B.太白 C.太阳 D.三阴交 E.气海 2.下列各项中除( E 阳辅不能治疗中暑 )外,都能治疗中暑 A.大椎 B.内关 C.合谷 D.曲泽 E.阳辅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中暑手足抽搐B 二间不能治疗中暑手足抽搐 A.太冲 B. 二间 C. 合谷 D.阳陵泉 E.百会
4.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中暑神志昏迷C 阳陵泉治筋病,不宜用 A.曲泽 B.内关 C.阳陵泉 D.水沟 E.十宣 5,下列腧穴中通阴维脉又善治胃、心、胸疾病的穴位是( ) .C 内关通阴维脉
A.公孙 B.列缺 C.内关 D.照海 E.中脉 6.针灸治疗中暑出现呕吐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D 公孙、中脘可和胃止呕
A.三阴交、胆俞 B.太白、太溪 C.关元、气海 D.公孙、中脘 E.内庭、陷谷 (二)B型题
A.关元、气海 B.头维、太阳 C.中脘、公孙 D.劳宫、涌泉 E.曲池、委中
1.针灸治疗中暑阴证,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 关元、气海可益气扶正祛
邪,治疗中暑阴证
2.针灸治疗中暑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可在基础方亡再加( ) A 关元、气海可益气敛阴、回阳固脱,治疗中暑汗出肢冷,脉微欲绝。
3.针灸治疗中暑头晕头痛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 头维、太阳可解热止痛,能治疗中暑头晕头痛 (三)D型题
1.中暑的针灸治则是( ) B、D
A.针灸并用 B.以针为主 C.只灸不针 D.泻法 E.平补平泻
2.针灸治疗中暑阳证,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D 内庭、陷谷可清泻阳明,治疗中暑阳证
A.肾俞 B.内庭 C.风府 D.陷谷 E.风门 3.针灸治疗中暑出现手足痉挛或抽搐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表里经配穴( ) C、E 太冲屑肝经,阳陵泉属胆经,为表里经配穴法,有熄风止痉作用 A.肺俞 B.太渊 C.太冲 D.合谷 E.阳陵泉 4.针灸治疗中暑重症,可在基础方上再加清泻营血暑热的合穴是( ) A、D 曲池、委中能清泻营血暑热
A.曲池 B.足三里 C.阴陵泉 D.委中 E.阳陵泉 (四)X型题
1.治疗中暑的基本处方包括( ) A、B、C、E 三阴交无清热解暑作用 A.百会 B.内关 C.合谷 D.三阴交E.曲泽
2.中暑的治则是( ) A、D、E 治疗中暑的治则是清泻暑热、解暑宁心,以针为主,泻法
A.清泻暑热 B.平补平泻 C.只灸不针 D.泻法 E.解暑
宁心
3.治疗中暑时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的腧穴是ABE 大椎、百会、太阳、印堂、曲泽、十宣用三棱针刺血可以泻热
A.大椎、百会 B.太阳、印堂 C.合谷、足三里 D.阳陵泉、关元 E.曲泽、十宣 三、改错题
针刺治疗中暑全部用泻法。阳证用泻法,阴证加用灸法或温针灸 四、简答题
1.简述针灸治疗中暑的治则。清泻暑热、解暑宁心,以针刺为主,泻法 2.试写出针灸治疗中暑的基本处方百会、大椎、合谷、内关、曲泽。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中暑的操作方法。百会、大椎、太阳、印堂、十宣、曲泽、委中可用三棱针刺络出血;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泻法;中暑阴证足三里、关元、气海、百会加用灸法或温针灸。
2.如何运用温熨法治疗中暑阴证? 取温热适度又能熨敷的物品如热毛巾、热水袋、布包热土、炒盐等,温熨、热敷腹部或关元、神阙等穴
3.怎样用耳针治疗中暑?取耳尖、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心、枕。毫针浅刺,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耳尖点刺出血 六、病案分析题
赵某,男,28岁,工人。2000年7月5日初诊。
患者半小时前在高炉前工作中,突然出现心慌、头晕,猝然昏倒。现在症状:身热多汗,心慌、头晕,烦渴,胸闷恶心,疲乏无力,面红。检查:体温38C,舌红、苔黄少津,脉洪大。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高温作业,复感暑热之邪,郁于肌表,阻遏气机。
诊断:中暑。 证型:中暑轻症。 治则:清泄暑热、解暑宁心,以针为主,泻法。
处方:百会、大椎、合谷、内关、曲泽。
方义:百会、大椎属督脉经穴,督脉为诸阳之会,町通阳泻热;阳明主肌表,取阳明经原穴合谷疏泄阳明热邪;内关为手厥阴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功擅清心除烦、宽胸理气、和胃止呕;曲泽为手厥阴经的合穴,长于清营血之热而解暑。诸穴合用,共奏清泻暑热、解暑宁心之功。 第三节 抽 搐 一、填空题
1.针灸治疗抽搐实证用 泻 法;虚证用 平补平泻 法。
2.抽搐的发生与心、肝、脾有关,而 与肝 的关系最为密切。 3.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 足厥阴肝 经的原穴,两穴相配称为四关穴 。
4.针灸治疗抽搐风邪甚者,宜加 风府 风门 、 以祛风止痉。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抽搐风邪甚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C 风府可祛风止痉;足三里、太白、三阴交、气海可健脾益气
A.足三里 B.太白 C.风府 D.三阴交 E.气海 2.治疗肝肾阴虚型抽搐,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 肾俞可补益肝肾;涌泉、风府、劳宫用于实证,气海用于补气。
A.肾俞 B.涌泉 C.风府 D.劳宫 E.气海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气血虚弱型抽搐 E 劳宫可泻热止痉,多用于实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