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为主,泻法
2.试写出针灸治疗胃肠痉挛的基本处方。中脘、天枢、梁丘、足三里 五、问答题
1.试述治疗胃肠痉挛的针灸操作。诸穴常规针刺,强刺激,泻法,动留针20~3[)分钟,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
2.如何运用指针治疗胃肠痉挛? 取背部压痛点,以拇指指腹点压弹拨3—5分钟,,间歇5分钟,再重复操作1次。
3.如何运用热熨法治疗小儿肠痉挛? 将食盐和吴茱萸混合炒热,装入布袋中,热熨脘腹部,至脘腹疼痛消失为止。此法适用于小儿。
4.如何运用耳针治疗胃肠痉挛? 取胃、大肠、小肠、神门、交感、腹、皮质下。每次选4—5穴,毫针强刺激,动留针30分钟左右。 六、病案分析题,
邹某,女,14岁。2001年1月13口初诊。
患者清早饱食,义吹冷风,上课时突然胃脘部剧痛,由同学背来诊治。当时患者面色铁青,汗出肢冷,弯腰屈背,双手紧捂胃脘部,哭号不已。苔白,脉弦紧。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寒客胃肠,气机不利。 诊断:胃痉挛(胃痛)。 证型:寒邪客胃证。
治则:温中散寒,理气镇痛,以针为主,泻法。 处方:中脘、天枢、梁斤、足三里、关元(灸)。
方义:中脘为胃募,腑会穴,取之可通凋腑气、和胃止痛;天枢为大肠募穴,配中脘可增强通调腑气、解痉镇痛的作用;梁丘属胃经郄穴,专治急性、发作性痛症;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四总穴歌》云:“肚腹三早留”;关元灸之可温寒止痛。
第八节 胆绞痛
一、填空题
1.治疗胆系疾病的经验效穴是针灸胆囊穴退黄要穴是 至阳 。
2.治疗肝胆气滞之胆绞痛,可在基础方上加 太冲 侠溪、 以疏肝理气。
3.治疗蛔虫妄动之胆绞痛,可在基础方上加百虫窝 迎香透四白以安蛔止痛。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胆绞痛C 气海一般不用于治疗胆绞痛
A.太冲 B.阴陵泉 C.气海 D.日月 C.中脘
2.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疏肝理气E 关元无疏肝理气之功 A.行间 B.肝俞 C.日月 D.太冲 E.关元
3.治疗胆绞痛由蛔虫妄动引起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D 百虫窝、迎香为安蛔的经验穴 A.太冲、侠溪 B.三阴交、阴陵泉 C.内关、足三里 D.百虫窝、迎香 E.以上都不对
4.三阴交、阴陵泉可治疗下列哪一型胆绞痛( ) A 三阴交、阴陵泉可清利湿热,故用于肝胆湿热型。 A.肝胆湿热型 B.肝胆气滞型 C.饮食积滞型 D.蛔虫妄动型 E.肝血不足型
5.治疗胆绞痛伴恶心呕吐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D 内关、足三里可和中止呕。
A.支沟、外关 B. 三阴交,阴陵泉 C.百虫窝、迎香 D.内关、、足三里 E.至阳、肝俞
6.治疗胆绞痛伴见发热寒战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A 本证为邪在少阳经,故用支沟、外关和解少阳。 A.支沟、外关 B.三阴交、阴陵泉 C.百虫窝、迎香 D.内关、足三里 E.至阳、肝俞 (二)B型题 A.太冲 B.阴陵泉 C.内关 D.百虫窝 E.天枢 1.治疗胆绞痛之肝胆气滞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A 加用太冲可增加疏肝利胆之力。 2.治疗胆绞痛之蛔虫妄动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D 百虫窝可安蛔、驱蛔
3.治疗胆绞痛之肝胆湿热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B 阴陵泉可清利湿热
4.治疗胆绞痛之恶心呕吐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C 内关可和中止呕
(三)D型题
1.治疗胆绞痛伴发热寒战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A、C 曲池、外关可和解少阳 A.曲池 B.内庭 C.外关 D.阴陵泉 E.足三里
2.治疗胆绞痛伴湿热发黄加( )清利湿热以退黄B、D 至阳、阴陵泉可清利湿热以退黄。 A.曲池 B.至阳 C.外关
D.阴陵泉 E.阳陵泉
3.下列治疗胆绞痛的处方中属于俞募配穴的是( ) B、C 胆的背俞穴为胆俞,胆的募穴为日月。 A.中脘 B.日月 C.胆俞 D.阳陵泉 E.阴陵泉 (四)X型题
1.治疗胆绞痛的针灸基本处方包括( ) A、B、C、D、E A.中脘 B.日月 C.阳陵泉 D.胆囊穴 E.胆俞
2.胆绞痛屑肝胆湿热型的治则是( ) A、B、C、E 本型为实证、热证 A.疏肝利胆 B.清利湿热 C.只针不灸 D.平补平泻 E.泻法 三、改错题
针灸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绞痛宜以针为主,平补平泻。泻法 本证属实证 四、简答题
1.试述胆绞痛的针灸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针为主,泻法。 2.试写出针灸治疗胆绞痛的基本处方。中脘、口月、胆俞、阳陵泉、胆囊穴。
五、问答题
1.试述治疗胆绞痛的针灸操作。日月沿肋间隙山内向外斜刺;胆俞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勿深刺,以免刺伤内脏;肝俞、胆俞可用大艾炷灸至皮肤灼热起泡;余穴常规针刺。宜强刺激,久留针,间歇行针以保持较强的针感。每日2次。
2.如何运用电针治疗胆绞痛? 在针刺的基础上选腹部、下肢穴接电针,用
相关推荐: